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熱力學練功寶典 : 熱的簡史 /

  • 點閱:517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本書適合:所有需要修「熱力學」的理工科系學生。對科學有興趣的高中生。所有想了解能源運用效率的社會人士。范恩本人的經歷稱得上「傳奇」,所寫熱力學入門,多有熱力史實典故,譯者標以「熱的簡史」,亦頗傳神。這是一本難得的深入簡出的科普奇書。並不因為普及,而省略了數學式子,反而是不知不覺間進入了數學推理,是本登堂入室的好書。 ──中國科學院院士 母國光第一次讀到這樣一本「非典型」的熱力學著作:奇趣的圖文,機巧的思辨,數學推理與生活體驗的無縫連接,歷史觀點與科學精神的交相印證……原作「非典」的講述方式,在譯者的「非典」文風裡,顯得如此清新、靈動,為理解「熱」闢出了一個超出數字和公式局限的通靈妙境。──Google全球副總裁暨大中華區總裁 李開復這是一本關於熱的推理故事書,妙在老少咸宜,且是跨入熱力學精髓的入門書,誠是科普的上乘功夫寶笈。天下父母直可陪(或跟)高中大一的大孩子一起練!──財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常務理事 林孝信本書從最簡單、最基本的「熱」現象,導引人們穿越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的機械世界,結尾更聯繫到資訊世界。能量和熵,是這個世界的本「相」。熵是熱之「度」,資訊之「量」。在當今地球變得愈來愈熱,網際網路時代資訊大量氾濫,能量和熵將被賦予新的涵義。──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暨大中華區副董事長 張亞勤近年來各大學所推動「科技與人文的對話」之類的通識課程,常苦於缺乏優秀的參考書籍,本書中文本的出版正好可以滿足這項需求,而在「科技」與「人文」之間建立起紮實的溝通平台。這本書的問世,為大學通識教育開啟了一個新的視窗。 ──台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 黃俊傑
???zh_TW.webpac.bookDescSource???:三民網路書店

姜‧范恩(John B. Fenn)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主題是大分子質譜學。范恩的得獎報告,題為「讓大象飛起來」,他給諾貝爾基金會的自傳,則只談到他在超音速分子束的研究工作。1970年代,范恩從普林斯頓大學轉任耶魯大學,在耶魯,他面臨如何教會一般學子(包括非理工科)懂得科學,古典熱力學便是入門之一,於是做了一個貫穿的授課綱要。1980年初,這個頗受歡迎的講稿應邀出書。由於本書特有的人文歷史架構,因此不但是很扎實的入門教本,更是一部帶有科學史縱深的科普佳作。(更詳細的事蹟,請見書末的「阿姜正傳」。)
???zh_TW.webpac.authordescSource???:三民網路書店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