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血田 : 宗教以及暴力的歷史 /

  • 點閱:168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全球暢銷書《神的歷史》(A History of God)作者、2008年TED大獎(Ted Prize)得主 著名比較宗教學者凱倫.阿姆斯壯,在新作《血田》中全面性探討宗教與暴力的關聯。
※《出版人週刊》選書,美版首刷印量15萬冊 人類社會本質上就帶有暴力, 雖然宗教常成為我們的代罪羔羊,但真正該做的是為此感到悲傷。 一個世俗化的民主國家,並不比宗教化的國家更愛好和平, 暴力是文明社會的兩難,每個人都置身其中。 我們無法澈底改變我們社會的本質, 但是不是能有一種不同的路徑,讓人們以更仁慈、更有同理心的方式生活在一起? 早在西元前兩百多年,印度的阿育王就發現,他既要推行慈悲的法,但為了維持國家穩定,卻又不能解散他的軍隊。古代以色列人原本想逃出農業國家,回歸部落文化,但他們很快就發現,儘管他們對於城市文明的剝削痛深惡絕,卻不能沒有它。 人類最早的宗教便是植基於生命必須依賴暴力才能生存的悲劇事實上,希望能幫助我們面對這個無解的難題。 但矛盾的是,歷史發展至今日,宗教反而經常被視為是各種紛擾的起因。 宗教真的該為人類的暴力負責嗎?宗教是如何被誤認以至走到現今這一步? 該如何認清暴力、宗教與人類社會的關係? 政治脫離宗教,真的為世界帶來和平了嗎?或者只是陷入一種缺乏剎車的極端? 在暴力在所難免的政治世界裡,非暴力真的有可能實現嗎? 現代性讓社會暴力的規模更為龐大,世俗化的民主國家,並不比一個宗教化的國家更愛好和平,甚至還缺乏剎車。作者爬梳了各個文化傳統中,包含佛教、中國儒教、道教,西方基督宗教,跨越四千多年的宗教歷史,不但為宗教在人類社會中的角色提出有力的抗辯,更為人類社會暴力的本質提供了思考的出路。 【書封故事】 當人類的鋤頭第一次揮向土地,大地就開始流血,從此,農田成了血田。 亞伯是牧羊的;該隱是種地的…… 二人正在田間,該隱起來打他兄弟亞伯,把他殺了。 耶和華問該隱說:「你兄弟亞伯在哪裡?」 他說:「我不知道。我豈是看守我兄弟的嗎?」 耶和華說:「你做了什麼事呢?你兄弟的血有聲音從地裡向我哀告。」 《創世記》 4:2,8-10
???zh_TW.webpac.bookDescSource???:金石堂網路書店

凱倫.阿姆斯壯(Karen Armstrong) 暢銷書《神的歷史》(A HISTORY OF GOD)作者。曾擔任天主教修女長達七年,一九六九年離開教派後到牛津大學修得學位,並教授當代文學。一九八二年起成為全職作家。她是世界最負盛名的宗教評論者之一與比較宗教學專家,著有超過二十本關於信仰與主要宗教的著作,包括《神的歷史》、《愛人如己:改變世界的十二堂課》等多本暢銷書,作品已譯成四十五種語文出版。 她曾赴美國國會演說,參與世界經濟論壇,並受聯合國前任秘書長科菲.安南(Kofi Atta Annan)延攬加入聯合國文明聯盟(United Nations Alliance of Civilizations)擔任大使。獲頒眾多國際獎項,包括二○○七年埃及政府授予的藝術科學勳章,這是首度由外國人獲得該榮譽;二○○八年的羅斯福四大自由勳章(Franklin D. Roosevelt Four Freedoms Medal)和TED大獎;以及二○一三年,因促進跨文化理解,獲英國人文社會科學院(British Academy)頒發納耶夫.艾爾-羅德漢獎(Nayef Al-Rodhan Prize)。 林宏濤 台灣大學哲學碩士,德國弗來堡大學博士研究。譯作有:《等待哥倫布》、《我的名字叫耶穌》、《神子》、《與改變對話》、《上帝的語言》、《鈴木大拙禪學入門》、《神話學辭典》、《眾生的導師:佛陀》、《啟蒙的辯證》、《人的形象與神的形象》、《神在人間》、《愛在流行》、《詮釋之衝突》、《藝術想怎樣》、《自我的追尋》、《人造地獄》、《人的條件》、《隱藏之泉》、《體會死亡》、《正義的理念》、《無私的藝術》、《死後的世界》、《奧斯卡與我》、《南十字星風箏線》。
???zh_TW.webpac.authordescSource???:金石堂網路書店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