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暴力 : 從常態到殘暴,以微觀角度探索個人、家庭和社會中超過30種暴力的形成和真相 /

  • 點閱:119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有史以來書寫暴力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現場影片×照片×訪談×文獻紀錄,近距離觀察逾30種類型的暴力演化從微觀分析到宏觀理論,深入赤裸而令人不安的人類衝突世界當我們說一個人「很暴力」的時候,究竟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少數人能夠操控暴力?暴力的導火線是哪些?嗜暴者有什麼特質?暴力如何成為東西方文化中精心計算的成分?從軍隊暴力、警察暴力、家庭暴力、校園霸凌、搶劫、運動暴力、恐怖攻擊到武裝衝突,深刻揭示無所不在的暴力動力學★當代社會學大師、美國人文與科學研究院院士「柯林斯」經典著作★美國社會學協會得獎作品,一本真正具有原創性的必讀之作 ────讚譽推薦────李明璁│台大社會系助理教授、作家李錫錕│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吳齊殷│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南方朔│作家、評論家當暴力出現時,有的激動憤怒;有的冷酷無情。有些令人愉悅;有些令人恐懼。有些鬼鬼祟祟;有些光明正大。有的短促且突然,如一記耳光;有的大型且計畫周詳,如一場戰爭。人類並不善於暴力,但暢銷驚悚小說和賣座動作鉅片助長了一般人對暴力的誤解,認為暴力容易在貧窮、種族或意識形態仇視,或者家族疾病等特定條件下發生,甚至連社會學家的傳統論述也都以此為基調。在這本重量級著作中,當代社會學大師柯林斯挑戰這種觀點,主張不管潛在條件或動機為何,暴力都是例外狀況,並非常規。暴力之所以如此醜陋,是因為我們見過太多暴力的迷思。 柯林斯對暴力及其動態進行了全面性的解釋,利用錄影畫面、最先進的鑑識法和民族誌來檢驗暴力情境,而他的結論將令人驚訝無比。暴力既不容易發生,也不會自動發生。對立雙方的天性會讓他們感到緊張和恐懼,而且他們對衝突的焦慮會讓自己對暴力設下一個強大的情緒性障礙。柯林斯引領讀者進入充滿爭吵的真實混亂世界,不僅有家暴和校園霸凌,還有搶劫、運動暴力和武裝衝突。他揭露戰爭迷霧如何滲透所有的暴力衝突,在大多數時候限制了人們的虛張聲勢和自吹自擂,而且讓暴力在真的發生時基本上是失能的,並且經常對目標之外的人造成損傷。柯林斯表明,只有繞過這個情緒性障礙的路徑出現時,才能真的引發暴力。他解釋為什麼暴力一般出現的形式都是殘暴對懦弱、在觀眾面前的儀式性表演,或是恐怖主義和謀殺的祕密行動,以及為什麼有少數人可以與暴力相抗衡。從動機存在到採取暴力之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本書推翻了對暴力起因的標準看法,並且提出未來面對暴力的因應之道。【沒有暴力的個體,只有暴力的情境】▍軍事戰鬥中的暴力  ▍警察暴力  ▍校園槍擊案槍手的集體娛樂情緒 ▍屠城行為  ▍宗教戰爭中的屠殺  ▍種族屠殺  ▍種族暴動  ▍示威抗議▍家庭暴力  ▍霸凌  ▍搶劫  ▍醉酒暴力 ▍表演型公平打鬥  ▍社會運動暴力  ▍恐怖主義 ▍虐待  ▍伴侶暴力  ▍約會暴力  ▍性別平衡暴力 ▍學齡前兒童霸凌  ▍監獄霸凌 ▍拳賽  ▍西方決鬥文化  ▍江戶時代武士打鬥 ▍幫派鬥爭  ▍黑手黨的浪漫化暴力 ▍集體亢奮或集體團結的暴力  ▍道德假期中的暴力  ▍菁英式炫富 ▍運動員暴力  ▍觀眾暴力  ▍足球流氓 ▍通往暴力隧道之路  ▍嗜暴者  ▍狙擊手  ▍王牌飛行員  ▍殺手 ▍恐怖分子  ▍九一一事件中的駕駛艙搏鬥【對本書的讚譽】「暴力既然不是只有一種面貌或起因,我們就必須用多種方法和多元心態來面對它。這本書具體清晰示範了理解暴力的最大可能性,並嘗試提供,真正消弭暴力的靜心反思。」──李明璁,台大社會系助理教授,作家「本書,無疑地,是一本劃時代的社會學理論鉅作。最直接的證據是:它獲得了2011年美國社會學協會的最佳『傑出學術出版品』獎項。美國人文與科學研究院院士柯林斯,以其豐富的社會學理論學養,精闢地為人類文明社會闡述了:即便在21世紀的當代,仍充斥在人類社會各個角落『暴力』現象的來龍去脈。與預期相反的,本書事實上帶來了『光明訊息』,那就是:『人類並不擅長暴力』!相反的,人類在面對『暴力』時,情緒上是緊張而恐懼的。暴力的產生,並非人性使然,而是環境所致。關心人類社會未來發展的所有人,都應該詳細閱讀本書,仔細品味該書為人類社會帶來的啟示。」──吳齊殷,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在柯林斯的分析中,他對微觀情境的觀點應該要被畫線標記,而且一定要替他鼓掌喝采。柯林斯在書中探討該主題時所展現的力度及一致性,將來只有跨領域研究能同樣做到。」──阿姆斯壯(Paul Armstrong),社會學教授,《加拿大社會學期刊》(Canadian Journal of Sociology)「這本書無疑將被譽為有史以來書寫暴力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讀完之後,很難再去設想僅需要一個動機就會引發暴力。柯林斯以令人信服的理由,主張一定要有正確的情境,暴力才會真的發生。」──布萊克(Donald Black),社會學家,《正義的純粹社會學》(The Social Structure of Right and Wrong)作者「這本書引人注目的企圖在於針對人與人之間的暴力發展一種廣義社會學,對暴力與和平有興趣的人可以從中學到不少。」──格里蒂奇(Kristian Skrede Gleditsch),政治學家,《和平研究期刊》(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本書對於恐慌進攻的情境所產生的情緒能量如何引起暴力,有極佳的論述……柯林斯針對恐慌進攻的詳細討論在文學上有重要貢獻,這個詞彙絕對會成為我們對暴力的標準用字之一。」──哈格多恩(John M. Hagedorn),刑事司法學教授,《人類》期刊(Anthropos)「對暴力微觀動態的傑出研究。這本書無疑將在學者、記者、執法者等專業人才,受過教育的非專業人士,以及政策制定者等廣泛的讀者群間,挑起激烈的辯論。真正別出心裁的一本書。」──池上英子(Eiko Ikegami),《馴服武士》(The Taming of the Samurai)作者「本書涵蓋從暴力衝突到親密的人身攻擊等無數反覆發生的社會行動,布滿突破性的見解,展現系統理論的力量,最後甚至以簡短卻非常實用的建議來作結,這在社會學著作中極其罕見。僅僅恐慌進攻的概念就讓本書變得不可或缺。這本書是犯罪學、微觀社會學、情緒社會學和沒有學術分野的領域的里程碑:這是控制暴力的奮鬥史。柯林斯已經發展出應該可以引領一個世代的研究框架。」──卡茨(Jack Katz),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社會學教授「提供了一個豐富的觀察……柯林斯的整體理論是簡要的:暴力並不容易發生,因此也比較罕見。這是個令人信服的論點。」──基爾比(Jane Kilby),社會學講師,《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一本]學養豐富、富有思想又博學的書……這思想複雜又立論清晰的一流著作讓讀者既滿足又渴望。如同最棒的古典社會學思想家一般,柯林斯也是點描主義者和抽象表現主義者,他揉合微觀與宏觀,並總是堅持社會的力量。」──基莫(Michael Kimmel),社會學家,《美國社會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柯林斯這本資料豐富的著作,揭示了我們經常忽略和視若無睹的明顯事實:我們人類並不善於暴力,即使文明讓我們進步了一點點。」──萊廷(David D. Laitin),政治學教授,《科學》期刊(Science)「柯林斯教授不受迷思及幻想的阻礙,針對暴力發起一場非常必要的討論。……看過這部出色且深具可讀性的作品後,幾乎不再存有迷思。」──瓦丁頓(P. A. J. Waddington),社會政策學教授,《警政》期刊(Policing)「本書是一部罕見的學術著作,不僅在學術方面有令人信服的新論,其易讀性和有用的建議也吸引了外行人。文字清楚且直接,偶爾帶有平易近人的口語,並用照片和圖表來做充分說明。」──伍德(Graeme Wood),記者,《紐約太陽報》(New York Sun)
???zh_TW.webpac.bookDescSource???:博客來網路書店

作者簡介蘭德爾‧柯林斯Randall Collins美國當代著名社會學家,賓州大學社會系桃樂絲‧斯韋恩‧湯瑪斯講座教授(Dorothy Swaine Thomas Professor),專研政治經濟變遷的宏觀歷史社會學、微觀社會學和衝突論等。主要著作包括《哲學的社會學:一種全球的學術變遷理論》(The Sociology of Philosophies: A Global Theory of Intellectual Change)、《互動儀式鏈》(Interaction Ritual Chains)等。譯者簡介劉冉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學士、碩士,賓州大學社會學博士,研究方向爲公民社會、中國鄉村研究、教育不平等及民主化理論,譯有《消散的現代性》(2012)。
???zh_TW.webpac.authordescSource???:博客來網路書店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