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一套無與倫比的傳世鉅作,當作經典收藏書之首當代編輯之最羅浮宮五任館長聯合編撰,羅浮宮歷史研究部門全力協助,動員法國博物館專家、藝術史學家、研究員及各界資深學者等不計其數,以30萬字精闢論述,從歷史演進角度切入,打造空前絕後的羅浮宮傳奇。藝術出版之最由羅浮宮出版部合作企劃,唯一具權威性與代表性的著作,深入實地的現場攝影、極其考究的精美印刷,堪稱本世紀最不容錯過的典藏版本。國際中文版由法國羅浮宮獨家授權,特邀臺大歷史系副教授、法國巴黎第一大學藝術史博士劉巧楣擔任中文版總審校。世界博物館之最法國歷史上最悠久的博物館,名列世界七大博物館之首,以橫跨歐、亞、美、非各洲文明的豐富展件聞名全球,共繪畫、雕塑、東方文物與埃及文物等八大部門,是全球觀光客公認為知名度最高、一生必看的世界藝術博物館。西洋藝術史之最羅浮宮匯集西洋藝術大師如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卡拉瓦喬、魯本斯、林布蘭特、大衛、安格爾、德拉克洛瓦等人的曠世傑作,展出之傳世名畫逾3300幅、1500件珍貴雕刻、4000件的希臘羅馬時期珍品,全球最豐富的西洋藝術精華盡顯於此。全球收藏史之最歷經長達八個世紀的蒐羅,超過四十萬件藏品,足以傲視全球藝術收藏名錄。本書帶您一窺世界藝術殿堂之首、每年近1000萬參觀人次的羅浮宮真面貌。全球繁體中文版限量發行5000冊。Part1 繪畫篇繪畫盛宴.極致傑作 從古典寫實到現代繪畫,史上藝壇巨匠的極致傑作想要體驗西洋繪畫的博大精深,必定不能錯過羅浮宮收藏豐富的畫作饗宴。蒙娜麗莎如夢似幻的微笑、慷慨激昂領導人民的自由女神、以及近一千年來重量級古典繪畫大師的真跡:達文西、拉斐爾、卡拉瓦喬、林布蘭特、魯本斯、德拉克洛瓦、布雪、大衛……等精彩作品,僅陳列於全球唯一的羅浮宮! Part2 精品篇皇室工藝.引領時尚 從路易十四到近代風尚,展現法式奢華的頂級工藝從彰顯權力與財富的皇家藝品,到影響世界時尚精品LV的誕生傳奇,CHANEL、Christian Dior、YSL、卡地亞珠寶……法國貴族式的極致優雅,令人嘆為觀止!經過法蘭索瓦一世與路易十四世,以及拿破崙等歷任統治者的狂熱收集,羅浮宮內的高級傢俱、金質杯盤、寶石皇冠、鑲嵌配飾藏品,今單一市價即逾千萬歐元!創造出法國宮廷貴族驚人奢華的工藝歷史。 Part3 雕刻篇世紀雕刻.鎮館之寶 從希臘羅馬到文藝復興,呈現震撼人心的不朽雕琢「鎮館之寶」薩莫色雷斯島的勝利女神像、米羅的維納斯,「世紀之吻」邱比特與賽姬,以及米開朗基羅親手打造的垂死的奴隸,和來自千年古埃及的獅身人面像,這些藝術界最經典、最具影響力的雕刻傑作,除了帶來難以取代的視覺體驗,更與不為人知的收藏歷程,為您在書中一一呈現。 Part4 建築篇雄偉建築.嘆為觀止 王宮堡壘到當代貝聿銘,傳統與創新的建築巨作享譽國際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如何創造透明金字塔設計,掀起整個巴黎的軒然大波?歷經世紀動盪、朝代更迭的百年傳統羅浮宮,又承載著多少歷史鑿痕、進而蛻變成為偉大的藝術地標?本書以全球七大博物館之首、古今最偉大的藝術收藏宮殿的成長演變為主軸,道出這個巴黎最悠久建築的歷史與革新!
???zh_TW.webpac.bookDescSource???:三民網路書店
序前言一座城堡,一座宮殿,一座博物館,一個世界 每年,將近1,000萬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者,用腳步丈量這座68,000平方公尺的畫廊,這裡展示著35,000餘件作品。 2012年,隨著第8個部門──伊斯蘭藝術部(Arts de l’Islam)的成立,以及羅浮宮朗斯分館(le Louvre-Lens)的開設, 羅浮宮的收藏更加豐厚,羅浮宮更讓人著迷、驚奇和感動。 這座人類遺產的神聖殿堂有著怎樣的歷史?其引人入勝的收藏又是如何構建起來的?本書將配合豐富的圖像資料,重溯這段歷史。先是防禦堡壘,之後是法國國王的住所,羅浮宮靜對著8個世紀歷史的變遷。它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十二世紀,當時國王菲力普‧奧古斯特(Philippe Auguste)決定保衛巴黎──他的新都城,同時賦予巴黎一座位於塞納河右岸的城堡。在查理五世(Charles V)時期,羅浮宮成為皇家居所。隨著瓦盧瓦(Valois)或波旁王朝(Bourbons)的不斷擴大,他們從未停頓地布置和裝飾羅浮宮,拿破崙一世、拿破崙三世以及後來共和國的領導者也同樣如此。最傑出的建築師、雕刻家和畫家被召喚到這裡工作,如:皮埃爾‧萊斯科(Pierre Lescot)、讓‧古戎(Jean Goujon)、雅克‧勒梅西爾(Jacques Lemercier)、路易‧勒沃(Louis Le Vau)、尼古拉斯‧普桑(Nicolas Poussin)、夏爾‧勒布蘭(Charles Le Brun)、克洛德‧佩羅(Claude Perrault)、歐仁‧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讓─巴蒂斯特‧卡爾波(Jean-Baptiste Carpeaux)等。 在迎來繪畫和雕刻學會進駐的同時,這裡也是十八世紀無數藝術家聚會和居住的中樞。 1793年,隨著藝術博物館的創辦,羅浮宮確立了其作為藝術聖殿的地位,它是第一座向公眾開放的國立博物館。從那時起,原本來自皇家收藏的藏品又隨著拍賣、考古發現、捐贈和遺產繼承而逐漸豐厚。在博物館最初展示的繪畫和古董收藏的基礎上,來自遙遠世界(埃及或東方,而近期則是非洲和美洲)的作品不斷匯入,從此,所有藝術技藝都在這裡得以展示。 1989年,以著名的貝聿銘金字塔為象徵,「大羅浮宮」項目為持續了幾個世紀的蛻變吹響了延長號。自1993年開始,新生的博物館學的介入,則為這座藝術聖殿帶來了現代化。我想在這裡重新撰寫這段令人熱血沸騰的歷史,並伴隨著熱拉爾‧龍多(Gerard Rondeau)的視角。他是一位要求嚴格的攝影師,其若干著作涉及國家歷史遺產;他懂得如何捕捉這座羅浮宮,並在這裡,連續幾個月不斷發掘和探索。 熱內夫里埃‧布雷斯克─博捷(Genevieve Bresc-Bautier)
???zh_TW.webpac.authordescSource???:三民網路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