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經濟學原理(上) /

  • 點閱:58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書中重點論述了財富與人類欲望的關係,其目的在於消除貧困和增進福利;強調用貨幣間接衡量人類情感和動機的重要思想;提出人類從事經濟活動的兩種動機:追求「滿足」和避免「犧牲」。
※學習古典經濟學的教材之一,經濟學家鼎力推薦的入門必讀書。
※現代經濟學之父馬夏爾的代表作,奠定現代經濟學的基礎。

  現代經濟學之父馬夏爾,改變世界的著作《經濟學原理》

  《經濟學原理》,在盎格魯─撒克遜世界(英語國家)重新詮釋了古典經濟學體系供給與需求的概念,以及對個人效用觀念的強調,構成了現代經濟學的基礎。這本書於馬夏爾在世時便出版八次之多,成為當時最有影響的專著,多年來一直被奉為英國經濟學的聖經。而他本人也被認為是英國古典經濟學的繼承和發展者,他的理論及其追隨者被稱為新古典理論和新古典學派。

  《經濟學原理》共分六篇及附錄,上冊收錄前五篇。

  第一篇「概論」,探討經濟學的本質、方法論與研究目的,界定經濟學學科的意義。第二篇「基本概念」,確立「財富」、「生產」、「消費」、「勞動」、「必需品」、「所得」、「資本」等專有名詞所指的研究對象,奠定經濟分析的基礎。第三篇「論欲望及其滿足」,探究財富與其所要滿足的人類各種欲望之間的關聯。第四篇「生產要素:土地、勞動、資本及組織」,探討財富與人類經由各種各樣的努力,所生產出來的物品之間的關係。第五篇「需要、供給與價值的一般關係」,探討供給與需要之間的互動過程、邊際成本與價值之間的關係等。
???zh_TW.webpac.bookDescSource???:博客來網路書店

作者簡介

阿弗瑞德‧馬夏爾(Alfred Marshall, 1842~1924)

  新古典經濟學派代表人物,又有「現代經濟學之父」之稱。1842年出生於倫敦南邊的柏孟塞區,任教於劍橋大學。代表著作:1890年出版的《經濟學原理》,至1920年已發行八版,是當時英國最通行的經濟學參考書,其著作首度將數理分析導入經濟學當中,對供給需求、邊際效益、生產成本的重新整理,奠定了現代經濟學的基礎。

導讀者簡介

吳惠林

  臺灣大學經濟系博士,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系訪問研究,現任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研究所特約研究員,世新大學兼任教授、臺北科技大學技職所兼任教授。專長為經濟學、勞動經濟學、經濟發展。著有《諾貝爾經濟學家的故事》、《經濟學的天空》、《經濟的幸福力》、《生活中的經濟學》、《飛越黑板經濟學》、《寇斯》、《亞當‧史密斯》、《弗利曼》、《海耶克》、《洛克斐勒》、《蔣碩傑傳》等。另有學術文章專論一百多種,時事評論散見各大報章雜誌。

譯者簡介

葉淑貞

  臺灣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美國匹茲堡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臺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專攻臺灣經濟史、農業經濟學及經濟發展史。

  著有論文三十多篇,分別發表於《經濟論文叢刊》、《臺灣史研究》、《臺灣銀行季刊》等期刊;著書五本,分別是2021年臺大出版中心出版之《臺灣農家經濟史之重新詮釋(增訂版)》;2014年臺大出版中心出版之《臺灣農家經濟史之重新詮釋》;2013年遠流出版社出版之《臺灣日治時代的租佃制度》;1995年與吳聰敏、劉鶯釧合著之《日本時代台灣經濟統計文獻目錄》,隨後又於2004年與吳聰敏、古慧雯共同修訂,重新出版。
???zh_TW.webpac.authordescSource???:博客來網路書店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