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導彈落在我們家旁邊——
我只有10分鐘的時間,能丟下我35年的人生。
當戰鬥機在外面轟炸著我們的房子時,
畫圖成了唯一一條通往我內心世界的途徑——
烏克蘭國民插畫家的真實經歷,
新聞無法傳達的烏俄戰爭現況。
戰爭爆發的第一天,我就在孩子們的手臂上,
寫上了名字、出生年月日和我的電話號碼。
其實不僅僅是孩子,我自己的手臂上也寫了。
這是方便其他人能夠在我不幸罹難時,立刻辨識我的身分。
市區正在遭受轟炸攻擊,導彈落在伊萬諾娃十字路口,
他們正把我繁華又美麗的城市從地球上抹去。
我決定提筆作畫,這會成為一本紀實日記。
我已經不再感到害怕。
在這個逐漸崩毀的世界裡,
手中的鉛筆,是她最溫柔的武器。
這是一位母親為了守護孩子和自己,選擇勇敢的故事;
這是一位國民為了記錄家鄉的最後一瞥,選擇作畫的故事;
這是一位普通人為了公開戰爭的無情和殘忍,選擇發聲的故事;
這是一位女人的故事,也是數百萬名平凡烏克蘭女性的現在進行式。
本書特色
#烏克蘭國民插畫家的親身經歷
奧爾加是烏克蘭知名插畫家,她的畫總是充滿繽紛的色彩和滿滿的幸福感,但隨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她的繪畫作品也頓時失去了顏色。一連串的逃亡過程讓她無法在穩定的狀況下繪畫,只能捨棄過去筆觸細膩且華麗的畫風,改以粗略的鉛筆素描來創作。本書無法順利在烏克蘭出版,而是轉交韓國出版社發行。
#沒有過度渲染的圖文更顯真實
離家前最後噴上的Dior香水,「這是我過去的人生唯一剩下的東西了」。歷經千辛聯絡上的計程車司機要他們馬上準備離開,「我只有十分鐘的時間,能丟下我三十五年的人生」。孩子們成了地下室兒童,「救難志工們為地下室的孩子們說明:要怎麼吃,才能從一塊小蛋糕中,感受到最大的快樂」。奧爾加的圖畫少了顏色,卻歷歷在目;文字沒有過多的詞藻修飾,平鋪直敘已足夠讓人鼻酸。
#烏俄戰爭最前線的烏克蘭人民
為了兩個孩子的安全,奧爾加和不願離開的母親道別,忍痛逃離生活了一輩子的烏克蘭。途中經歷導彈轟炸、糧食缺乏、丈夫因戒嚴令必須留下,他們卻無法停下腳步。把地下室必難當成遊戲的孩子、行動不便也要不停來回防空洞的爺爺奶奶、成為軍隊射擊場的房子和街道、孩子對戰爭的童言童語、被其他國家朋友疏離仍對奧爾加伸出援手的俄羅斯女人……記錄戰爭殘酷的同時,奧爾加也寫下逃難過程中的體悟,這一刻,不談種族、不分你我,「戰爭」才是我們共同的敵人。
#收錄「韓文版譯者的話」
「我在翻譯這本書的過程中,心中時刻盼著讀者們能夠切身地感受日記中每一個人所承受的痛苦。哪怕一秒也好,希望各位能了解這些人並不是在『某個遙遠的地方』受苦,而是『此時此地』,現在正在承受著這些苦痛。同時也了解到那
些在『遠方』為戰爭飽受煎熬的人,其實和我們所愛的人一樣都是平凡的人們。」
名家推薦
新聞裡的報導看似離我們很遠,但真相和我們的距離其實不過是咫尺之遙。那些新聞無法傳達的戰爭真實面貌,全都記錄在這本薄薄的書裡頭了。假如在閱讀本書時,還無法體認到這其實是「我們」的故事,那麼至今的所有文明又有什麼用處呢?「此時此刻,必須立刻停下戰爭」,書中的一筆一畫都強烈地表達出停戰的必要性。在閱讀本書時,我也不時對鉛筆能展現出如此大的力量感到嘖嘖稱奇。——金荷娜/《兩個女人住一起:非關愛情的同居時代》作者
紀錄、照顧、互助、感受美好。本書記錄了一名平凡的烏克蘭女性在被戰爭擊潰生活後的日常,同時也展現了是什麼樣的人類本質能夠讓人在戰爭之中幫助自己振作起來。當理念和權利被抹殺、破壞時,人與人便會互相幫助,生命會去拯救另一個生命。身為一名生活在二〇二二年的世界公民,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立刻翻開《烏克蘭的眼淚:一位母親的戰時日記》。——黃善宇/《兩個女人住一起:非關愛情的同居時代》作者
如果這世上存在無論如何都要挑起戰爭的人們,就會存在想盡辦法記錄戰爭的人們。無論是什麼樣的殘忍和無情都無法將人類打倒,作者僅僅靠一支鉛筆就證明了這件事。從《烏克蘭的眼淚:一位母親的戰時日記》中我們可以看到武器切斷了所有,但筆能將一切連結起來。這本書就像是一則從烏克蘭發來的緊急電報,也將成為一支呼籲和平的擴音器。——隱喻/作家
???en_US.webpac.bookDescSource???:博客來網路書店
奧爾加.格里班尼克 Olga Grebennik
1986年出生於烏克蘭的哈爾科夫(哈爾基夫)。
大學主修建築,現為繪本作家,是九歲兒子費奧多爾和四歲女兒薇拉的母親。
2015年開始出版《媽媽,不要生氣》等繪本,負責插畫的書籍都十分暢銷,許多畫作被來自二十二個國家的收藏家買下作為私人收藏。
在烏俄戰爭發生之前,她的簡介上寫著:「我正從事自己喜愛的事物。我相信紙上的英雄會創造奇蹟,人生所見充滿機會,而非限制。」但在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也粉碎了她充滿色彩和幻想的繪畫作品。
目前和兩個孩子途經波蘭,一起在保加利亞以臨時難民的身分停留,每天都在焦急地等待留在烏克蘭的家人和故鄉哈爾科夫(哈爾基夫)的消息。
這本書是她用一支鉛筆寫下和描繪戰時所見景象的日記。即使是在烏俄戰爭最為緊張的這一刻,她仍在創作。
Instagram:@gre_ol
個人網站:olyagrebennik.wixsite.com/artist
譯者簡介
丁俞
翻譯就跟人生一樣是個不斷拆解再重組的過程,一個拆的是文字,另一個拆的是自己。
???en_US.webpac.authordescSource???:博客來網路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