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生活物事、人情流轉蛻衍為宇宙中一顆顆燦亮星塵,
32位各具姿采的名家作品與解析,帶你循線鑽探文學人的創作手藝;
將散文編纂成日常絕美星圖,
採擷翻飛於文字間的恆久輝芒。
★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石曉楓主編,透過各篇精萃選文與賞析,突破寫作體例框架,美學鑑賞X創作心法X書寫技巧全面解鎖,
★ 自生活的靈巧物事淬煉熠熠光燦、展開與生命哲思的多重對話,擴延散文寫作的深度與廣度。
洪淑苓(作家、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張瑞芬(作家、逢甲大學中文系教授)
須文蔚(詩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副院長)
唐捐(作家、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系主任)
徐國能(作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宋怡慧(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林皇德(作家、臺南一中國文科教師)
賴鈺婷(作家)
楊富閔(小說家)
——誠摯推薦
【本書內容】
32位跨世代作者,燃亮散文宇宙裡的點點繁星——
王安憶|王盛弘|石曉楓|西西|朱天文|何其芳|言叔夏|李勇達|李桐豪|李廣田|阿盛|林文月|周作人|房慧真|胡晴舫|柯嘉智|徐志摩|凌性傑|翁禎翊|陳黎|張惠菁|黃國峻|黃麗群|楊牧|楊佳嫻|楊富閔|董橋|劉叔慧|劉梓潔|蕭紅|簡媜|豐子愷——(按姓氏筆畫排序)
散文易寫而難工,在這部選集裡,我提出所謂「散文手藝」的進程,無非是希望提供入門者關於創作前提、素材開發、手法創新以及風格樹立等相關思考。
而創作教學的最終目的,其實更在於反省生活。當我們討論創作時,我們其實是在談論生活,唯有深切體驗生活的實感,才可能進一步發展散文手藝,並常保新鮮活潑的觀物眼光。
——石曉楓(作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
潛入生命內核,探勘發夢自轉的星球,
那裡有山海、有野櫻,有靜謐的谿壑,
還有遠行的記憶,更有風風火火的時代正熱烈行進;
也或許,那裡有你私藏的淚水,
靜靜地,釀成一湖不容翻攪的喜悅和傷悲⋯⋯
被雨季侵擾的房間,她和櫃中的衣蛾共享末日前的孤獨,
以及不知從何處傳來的地底嚎哭;
在他陪伴母親看電視、穿衣、吃飯、澆花灑水的日常瑣事下,
看似淡然卻深刻的情感,低迴著身為人子隱而未宣的同志心事;
充盈著荒誕緊張又諧趣橫生的父後七日,
悲傷忽濃忽淡繚繞在嘈雜的人語儀式間,
直到尾聲末了,一條黃長壽的念想讓她足足哭了半小時,
耳邊彷彿響起父親的叮囑:「請收拾好您的情緒,我們即將降落。」
⋯⋯⋯⋯
本書延續「中文好行」國民讀本系列,更聚焦在「創作教學」導向,蒐羅各式不同主題、領域與風格式散文,除了以精闢賞析解構文本,更深入提示創作動機意象,啟發寫作的靈感泉源。
全書分做五輯:「如果在夜裡,一個文字手藝人:為何寫作?如何寫作?」、「那些遙遠的星光:歷時性題材的表現」、「在『我們』的時代裡:共時性題材的表現」、「文字如何棲身於容器:體類的發想」、「你有歸路,我仍在旅途:風格的呈顯」。除了優先思考創作的根源意義,自文本探尋為何創作、如何創作的問題,並就主題揀選、不同時代的撰寫精髓與情感鋪陳,體類的開發及如何鮮明塑造風格等方向切入,蒐羅並解析愛情、親情、自我及旅遊等主題;甚至透過同志散文、音樂散文、運動散文、飲食散文等素材,見證時代的變革與勃興。
在「體類開發」層面,更擴延至「書信體散文」、「日記體散文」等,消弭文字界限、突破體裁限制,讓散文創作有更多元廣袤的呈現。並透過幽默、穠麗、疏淡而雋永等多元風格作品,期許讀者經過閱讀與手藝鍛鍊,可以甄別風格之傾向,各自取法於前輩,日久或也能在創作旅途中,成就獨特的自我風格。
希冀透過這本選集,無論自品味視角,抑或有興趣投入散文書寫的人們,都能從中得到實質助益及閱讀樂趣。
【精選摘文】
生也好,死也好,食物也好,排泄物也無所謂,在同一個房間裡舉行著的,我那自我消化的儀式。
很想被房間緊緊地包裹。書櫃、雜誌、蓋過的棉被、喜歡的鞋子,和重要的回憶,全數捨棄。希望房間能從四面八方把我重要地抱住,溫柔地告訴著我:「這裡已經沒有痛苦的事了噢。」在我與房間之間,只有空空的、像是胸腔般的洞,被風咻咻地經過。發出哭聲般的哀鳴。
——言叔夏,〈袋蟲〉
遊覽車窗望出去,層層疊疊的大樓,乾淨的街道,交通女警美貌得可以去參加少女時代……眼睛看的是風景,耳朵聽的是金小姐的解說:孩子課後學芭蕾學小提琴都不用錢,國家栽培到大學畢業。這棟大樓是給藝術家住的,那棟大樓是給退休老師住的,那一整棟大樓是等南北韓統一,給南朝鮮同胞住的。沒玩到北朝鮮迪士尼其實也沒什麼好可惜的,這個國家本身就是一個巨型遊樂場,共產主義的主題樂園。
——李桐豪,〈樂園〉
回想被鑲嵌在千禧年過後、臉書崛起之前的部落時光,便覺得同在網海浮沉,但歲月靜好、時光悠長。沒有那麼多被誘發出來的膝反射反應,焦慮無處不在:被演算法淹沒不被看見的焦慮、按讚分享數的焦慮、交友邀請送出未回覆,以及終極大魔王:被解友封鎖的焦慮,不,最後一項不是焦慮,而是恨意,陰惻惻地恨著沒說過幾句話的泛泛之交,在線下世界從無經營這段關係,但關係一旦藉由浮泛加好友而微弱連結,締結輕易,斷絕卻有傷。
——房慧真,〈我的小村如此多情〉
水蜜桃好看在哪裡呢,水蜜桃好看在於它全身都是身體。這句話文理不通,但似乎非得這樣說不可。自然界為什麼有模樣這麼直白的物產,想想都覺得充滿幽默感,而且在夏季這種身體全面開放的季節,坦蕩蕩地結實出來,更是非常促狹。像皮膚,就連汗毛都模擬了;像頰腮,就連血色都模擬了;至於像大家最熟知的,帶有肉感的身體部位,則連左右的分野,都隱約一線凹弧優雅地模擬了。即使「請勿隨意觸摸」、「請勿捏」,也模擬了:確實是不適合自行其是地伸向不熟的他人的身體。身體當然同樣是考究各種拿捏的事情。
——黃麗群,〈吃水蜜桃〉
???en_US.webpac.bookDescSource???:博客來網路書店
石曉楓/主編福建金門人。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現為該系專任教授,研究領域為臺灣及中國現當代文學,兼事散文創作,曾獲華航旅行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等。著有散文集《跳島練習》、《無窮花開──我的首爾歲月》、《臨界之旅》;評論集《生命的浮影──跨世代散文書旅》;論文集《文革小說中的身體書寫》、《兩岸小說中的少年家變》、《白馬湖畔的輝光──豐子愷散文研究》;另與凌性傑合編《人情的流轉:國民小說讀本》。
???en_US.webpac.authordescSource???:博客來網路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