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醫療史偵辦錄 : 從疾病沙推,醫療行為到公衛觀念演進,一位腦科醫師縱橫古今的推理報告 /

  • 點閱:13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最擅長說故事的醫療偵探‧腦科專家——汪漢澄醫師 揭開東西方醫療史,最不可思議、無法想像的醫學演化故事! 臨床醫學的起始點居然是一門「猜測的藝術」 演進過程還與民俗療法、巫術、占星學與天人感應等大有關係? ◆重度自戀型人格的大詩人屈原 按照種種跡象來看,楚國詩人屈原很可能符合了當今《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當中「自戀型人格障礙(Narcissism)」的診斷標準。 ◆曹操的「頭風」到底是哪一種頭痛? 《三國志》:「太祖苦頭風,每發,心亂目眩。」從短短數字可看到,曹操頭痛是一陣陣發作,發作時還會眼花,據此推測,深深困擾曹操的很可能是偏頭痛。 ◆砒霜居然是東西方的王者之毒! 不只中國古人愛用砒霜下毒,古羅馬暴君尼祿和歐洲貴族太太都愛用,因為它無臭無味,犯案無痕跡! ◆十四世紀的黑死病究竟是不是從亞洲傳過去? 當時絲路已通,歐亞互通有無乃屬常態,又正處於元明之交,社會動盪,瘟疫頻傳,傳播途徑充足,這是很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東方煉丹西方煉金,大家都想長生不老! 無論東西方都希望透過宇宙天地的能量,提煉精華物質,並藉此服用或輸入人體,達到物質不滅,肉身恆存的效果。   是否曾想過現代醫學的前身, 可能是一連串的大膽猜測嗎? 而且常常猜錯? 現代人常把醫學視為一門科學,特別是診斷病人,但治療病人的臨床醫學並不算科學。為什麼呢?因為科學只講證據,任何說法都必須經過反覆的實驗驗證,沒有模糊的空間。而臨床醫學的猜測成分很大,經常要在沒有確切科學數據的狀況,由醫師個人診斷經驗主觀的判斷病人的身體出了什麼問題,該怎麼治療。 汪漢澄醫師以幽默風趣的文筆佐以詳實的歷史查證,從中西方古人如何看待疾病入手,暢談中西醫療的古今演變——可以讀到古人異想天開的疾病觀、醫療觀,也可讀到有趣的典故,又獲得了基本的醫療常識。第一輯探討古人的病是由何而起,以個別古代人物的病情,像是屈原、曹操、蘇東坡、王羲之等人,先推理他們可能是什麼病,再帶入該疾病的古今流變。第二輯則是針對某種醫學觀念或醫學行為的古今比較及變化,是概念的澄清。 本書透過大量中西文獻與案例,搭配作者的專業輔助切入釐清,介紹東西歷史人物、小說或傳說中的主角,透過疾病沙盤推演,以及各種醫學行為、公共衛生觀念的演化,搭配精彩圖片,為讀者展現東西方一段又一段,從幻想進展至科學的不思議的醫療史! =精彩摘錄= 巫術與醫術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古代中國醫學從《黃帝內經》開始,就把「祝由」(巫術)列為正規的醫療方法,所以傳統中醫的科別當中,就堂而皇之的包括了「祝由科」。比方隋代巢元方等所著的「諸病源候論」說:「凡蠱毒有數種.....多取蟲蛇之類,以器皿盛貯,任其自相啖食,唯有一物獨在者,即謂之為蠱。..... 隨逐酒食,為人患禍。」是描述蠱的製法。又說:「著蠱毒,面色青黃者,是蛇蠱,其脈洪壯。病發之時,腹內熱悶..... 肝鬲爛而死。」是說病人中了某類的蠱會表現出某種特定的症候。在中國古代的「醫學家」眼中,巫術是合情合理的疾病成因,要對付這些超自然操作所引發的疾病,就必須以毒攻毒,採用同樣玄乎的治療才行。 中西的文化背景固有不同,人心卻顯然很相似。在西方的早期,比方古希臘,古羅馬時代,也都經常看見巫師在醫療上活躍的身影。傳承自古希臘的正統醫學體系,對這種「旁門左道」固然嗤之以鼻,但庶民百姓卻常對之深信不疑。原因很單純,因為當時所謂的「正統」醫學理論也純屬幻想,並沒有比巫術高明到哪裡去,效果當然也不可能比人家更有效。 李後主死得好痛,歐洲戰場的傷兵也好痛,為什麼那麽痛? 李煜到底是怎麼死的呢?正史並無明確記載,然而根據許多的筆記野史,他死得真的很慘,是被趙光義用「牽機藥」毒死的。這「牽機藥」不同一般,是由一種叫作「馬錢子」(又稱番木鱉)的植物所提煉,古籍上說人服用後會「頭足相就,如牽機狀也」,意思是全身劇烈痙攣,讓頭跟腳互相靠到一塊兒,想必痛不堪言。下毒者心裡一定對被毒者深惡痛絕,才會選用這麼殘忍的毒藥。 …… 1809年發生了科魯尼亞戰役(Battle of Corunna),英國與法國在西班牙交戰,產生了大量的英軍傷患,造成嚴重的軍醫人力不足。熱心的貝爾醫師以平民醫師的身份志願前往,為戰爭傷患開刀,在過程中同時發揮他的畫技,留下不少描繪傷患病狀的優秀畫作。其中有一幅「槍傷後的破傷風」,將一位因為子彈傷口而造成破傷風的患者發病的模樣畫得很清楚。這位痛苦的士兵全身肌肉強烈的痙攣,頭頸跟上背部的肌肉強力收縮,無法放鬆,將整個上半身往後拉,雙腿肌肉同樣的全部劇烈收縮,將足部向下壓,因而腰部無法放平,高高的向上拱起,頭跟腳在地面互相靠近,整個人被拉成一張弓,這叫作「角弓反張」。這張畫終於讓我們看懂了,當初發生在李煜身上的「頭足相就,如牽機狀」到底是個什麼模樣。
???zh_TW.webpac.bookDescSource???:金石堂網路書店

汪漢澄 神經科醫師,臺灣大學醫學系副教授。臺灣大學醫學系畢業,英國倫敦神經醫學中心人類動作與平衡中心進修,英國國立神經內外科醫院臨床研究員及名譽醫師,曾任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神經科主任,現任新光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兼任臺大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亦為台灣動作障礙學會創始理事,曾任該學會理事長。《聯合報》「腦科先生說古今」專欄作家,已出版《醫療不思議》與《大腦不思議》兩本科普書籍。寫作的主要興趣與方向,是以科學來幫人文補強,以人文來替科學增色,闡明科學與人文相容甚且相輔相成。寫作的主要風格,則是希望用別人不曾說過的話,寫出別人未曾想過的關聯,讓讀者在感受新鮮之外,也體會知識才是最大的趣味。 相關著作:《醫療不思議(獨家限量親筆簽名版):顛覆認知的醫學古今事,一個腦科醫師穿梭於診療室與歷史檔案間的私筆記,那些你不知道的身體祕密、病症來源、醫療掌故……》《醫療不思議:顛覆認知的醫學古今事,一個腦科醫師穿梭於診療室與歷史檔案間的私筆記,那些你不知道的身體祕密、病症來源、醫療掌故……》
???zh_TW.webpac.authordescSource???:金石堂網路書店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