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8 |
|
200203s2012 ch 000 g vlchi d |
| 040 |
|
|a尚儀數位學習公司|bchi
|
| 245 |
00
|
|a呼吸的風險PM2.5|h[錄影資料] /|c採訪: 朱淑娟, 柯金源, 于立平, 林燕如; 撰稿: 朱淑娟; 攝影: 陳添寶, 陳慶鍾, 葉鎮中, 陳忠鋒; 剪輯: 陳添寶
|
| 260 |
|
|a台北市|b公共電視|c2012
|
| 300 |
|
|a片長60分
|
| 490 |
1
|
|a公共電視教育影音公播網|a紀錄片及環境教育館|a我們的島
|
| 500 |
|
|a代理商: 尚儀數位學習
|
| 508 |
|
|a採訪:朱淑娟、柯金源、于立平、林燕如。撰稿:朱淑娟。攝影:陳添寶、陳慶鍾、葉鎮中、陳忠鋒。剪輯:陳添寶。
|
| 520 |
2
|
|a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家住高雄,去年秋冬發現空氣品質不好,每天上班都看到空氣霧濛濛的。上環保署網站一查,發現空氣品質真的很不好,主要是懸浮微粒濃度很高。這個發現觸發她想了解能見度與空氣品質之間的關聯,於是從2012年2月,開始了連續100天的觀測。她的做法是,每天從高雄辦公室往柴山方向連續拍攝,觀察後發現柴山真是千變萬化,而這些變化跟季節、天氣型態大有關係。她發現,「2月跟3月柴山有一點不同,2月可看到一點柴山的線條,3月幾乎都看不到。4月對流比較旺盛,擴散比較好;5月夏季擴散很好,5月1到10日,有六天狀況比較好。」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家住高雄,去年秋冬發現空氣品質不好,她每天從高雄辦公室往柴山方向連續拍攝一百天,紀錄高雄市容的變化。她的發現證實,即使不看監測數據,也可以從天氣觀察空氣汙染的情形。視線不好時不一定是水氣產生的「霧」,而是因為細懸浮微粒PM2.5粒徑小,陽光碰到折射後影響能見度,這種情形稱為「霾」。「以台灣來說,北部的情況是霧的機會比較多。」天氣風險管理公司總經理彭啟明指出,中、南部卻是霾的情況遠大於霧,搭高鐵只要過了苗栗以南,就可以看到一大片霾,大部分都是空氣汙染所引起。
|
| 550 |
|
|a上線年度: 2018
|
| 650 |
7
|
|2lcstt|a空氣品質
|
| 650 |
7
|
|2lcstt|a空氣污染
|
| 650 |
7
|
|2lcstt|a環境保育
|
| 700 |
1
|
|a朱淑娟|e採訪
|
| 700 |
1
|
|a柯金源|e採訪
|
| 700 |
1
|
|a于立平|e採訪
|
| 700 |
1
|
|a林燕如|e採訪
|
| 700 |
1
|
|a朱淑娟|e撰稿
|
| 700 |
1
|
|a陳添寶|e攝影
|
| 700 |
1
|
|a陳慶鍾|e攝影
|
| 700 |
1
|
|a葉鎮中|e攝影
|
| 700 |
1
|
|a陳忠鋒|e攝影
|
| 700 |
1
|
|a陳添寶|e剪輯
|
| 856 |
40
|
|uhttp://libvod.kcis.ntpc.edu.tw/ptsvod//contentPage.aspx?cid=191&scid=193&tcid=203&vgid=4505&vid=8496|ziVideo教育影音公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