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金門戰役紀事本末 : Oct.1949 : 勝利的戰役濃墨重彩,失利的戰役輕描淡寫 /

  • 點閱:301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勝利的戰役濃墨重彩,失利的戰役輕描淡寫。
毛澤東最痛心的一場戰役 解放軍9086人登陸,3900餘人被俘,其餘全部陣亡,沒有一船一板得以返回大陸。 關鍵一戰,一方潰敗,一方大捷。 自此,兩岸隔絕。 活著的,懊悔沒有與同袍們共走歸途。 被俘的,獲釋後卻又懷抱另一種鄉愁。 血濺灘頭六十載,解放軍前線總指揮官後人,奔走兩岸集結散落四處的文獻,以及第一手資料 將金門戰役的成敗真相,正本清源,消弭訛誤,交叉比對,全方位公正客觀的紀錄 歷經10年書寫,以60萬字、63張珍貴照片的紀事本末文體,帶領讀者親臨這場改變歷史的戰役。 這一次,讓我們以對岸的視角,鳥瞰1949年的金門。 金、廈、臺、澎脣齒相依,從大陸敗走臺灣的蔣中正痛切明白,而忙于建國大業的毛澤東卻忽略了。 是解放軍大意輕敵?還是做為困獸的國軍力挽狂瀾? 缺失現代化的海上作戰觀念、懸殊的兵力差距與數十倍的後援…… 共產黨陣營,從中央到地方,沒有任何人意識到這場小小的「金門登陸戰」, 卻成為關乎中華民族、關乎國家「統一」,影響整個中國未來局勢的關鍵戰役。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廣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24天後,福建沿海,金門戰役打響,解放軍第二十八、二十九軍八千多官兵藉助夜幕掩護,乘三百隻木船向國民黨軍退守的金門島發起攻擊,激戰三晝夜,全軍覆沒。 古寧頭獲勝的消息傳到臺北,蔣中正流了淚:「這一仗我們全勝了……台灣安全了。」 金門戰役,或稱古寧頭戰役,是國共戰爭以來,中國人民解放軍遭遇的、對國民黨軍的最大失利,規模不大,卻極為關鍵。當時,國民黨政府一路敗走臺灣,立足未穩,解放軍倘若順利拿下金門,就能一舉攻占臺灣。然而,這場戰役卻以失敗告終;此後共方的「解放臺灣」計畫,也因政局、韓戰情勢、美國干預等……一再錯失機會,導致急欲完成統一願望的毛澤東,啟動了實際落彈數高達九十七萬發的砲戰,爾後更是基於無奈,採「單打雙不打」方式陸續鳴砲,直至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建交為止,兩軍偃鼓息兵。 但兩岸,卻再也回不去了。
???zh_TW.webpac.bookDescSource???:金石堂網路書店

蕭鴻鳴 臺灣問題研究學者。著有《統一•康熙收復臺灣》。 蕭南溪 教授、傳記作家。著有《蕭鋒征戰記》。當代軍事史研究者。金門戰役前線總指揮蕭鋒將軍之女。
???zh_TW.webpac.authordescSource???:金石堂網路書店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