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四年九月,本書作者薩克思因「提升吾人對法治之理解,對普世人權及正義所作出卓越之貢獻」,獲頒首屆唐獎法治獎。面對恐怖、暴力與傷害,我們能如何回應?破碎的身體與心靈,要如何再次挺立,勇敢向前?當代憲法典範的締造者.唐獎法治獎第一屆得主「奧比.薩克思」重回汽車炸彈攻擊現場,用最坦率誠實而詩意的文字,細述他的創痛與重生。在《斷臂上的花朵》之前⋯⋯「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想法,卻讓我感到極度痛苦。難道那就是我們奮鬥的目標嗎?一個充滿獨臂俠和獨眼龍的南非?這是自由的意義嗎?只有一種復仇能夠讓我的手臂不會白白犧牲,一種基於歷史的復仇:爭取到我們奮鬥的目標,讓我們的理想取得勝利。」一九八八年四月七號,莫三比克,一個晴朗的夏末。長期反對南非種族隔離政策的奧比.薩克思忙裡偷閒,準備了啤酒與書,要到海邊去消磨時光。南非政府特務安置的汽車炸彈打斷了他的計畫,奪去了他的右手與左眼,從此改變了他的一生。「我不是一個受害者,我不希望能夠復仇、得到補償或是同情,我是自願投身於追求自由的奮鬥之中,原本就知道有某種程度的風險,但是我很高興我還活著,而且決定要重建我與這個世界的關係——積極而快樂的關係。」沒有懊悔、沒有恨,在新的「短手臂」(薩克思堅持那不是「殘肢」)的陪伴下,他一面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一面反思生命與人權運動的真諦。在《斷臂上的花朵》中對棘手的法律議題展現出溫暖智慧的奧比.薩克思,將在《溫柔的復仇》裡回到改變他一生命運的爆炸現場,完整、坦率呈現出他最內在的私我。各個參與他不凡一生的人物--父親索里、母親蕾、前妻史蒂芬妮、前女友露西亞、看護梅爾巴--也將在他的復健與重生中一一浮現
???zh_TW.webpac.bookDescSource???:三民網路書店
奧比.薩克思(Albie Sachs)"退休南非大法官,一九三五年出生。在六歲生日前夕,奧比・薩克思收到父親的一封賀卡。信裡父親對他說,希望他將來長大能做一名為自由奮戰的鬥士。到了十七歲,薩克思開始了他一生為人權奮鬥的志業。二十一歲,他開始當執業律師,並致力於為受到帶有種族歧視意味的規定與戒嚴法侵害的人民發聲辯護,為此他得罪當局,並被國安警察盯上,被限制行動自由,甚至在沒有任何審判的情況下被非法囚禁。一九六六年開始,他被迫流亡海外,流浪於英國與莫三比克之間,一九八八年遭受汽車炸彈攻擊,天幸大難不死。這是因為他在八○年代與南非的流亡組織──非洲國民議會(後來由曼德拉領導)──的領導人合作,為其制訂行動守則與相關內部條例。康復之後,他全心全意投入為南非草擬一部民主的新憲法。一九九○年,他回到南非,以憲法委員會委員的身分,協助南非推動民主轉型。一九九四年,曼德拉當選總統,並指派薩克思做剛成立的憲法法院大法官。在十五年的大法官生涯當中,薩克思與其同僚為南非制訂了許多獨到且深具前瞻性與開拓性的法律判決,在人權保障方面甚至足以做為西方先進國家的表率。大法官卸任後,他經常在世界各國的大學與法律機關進行演講,分享南非的民主轉型與憲政成就。二○一四年九月,薩克思因「提升吾人對法治之理解,對普世人權及正義所作出卓越之貢獻」,獲頒首屆唐獎法治獎。
???zh_TW.webpac.authordescSource???:三民網路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