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台灣有機生態家園 /

  • 點閱:247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27處極具潛力的有機生態社區,訴說人與土地應該建立的友善關係,其成功經驗為台灣農村提供了未來發展的最佳範本
歡迎來走走!台灣在地有一群人不約而同,此刻正在打造理想中的健康無毒家園,雖然他人可能無法想像有機耕作背後的辛苦,不過大自然回饋的果實卻是甜蜜而豐碩的。有機農作物大抵有令人回味無窮的特色:葉菜厚實不易脆,色澤自然;香氣宜人,甜味爽口 ;耐保存,不易腐爛。有機生態家園的居民齊心齊力,試圖找回農作物原本的滋味,並提供良心健康的食物給消費者。
作者以超過一年的時間踏訪台灣有機聚落,並逐步臨摹心目中有機聚落的條件:一、以有機無毒耕種作為社區發展目標,二、有機或友善耕作實際面積達於10公頃或具一定規模,三、推動社區種植有機自然農作已達於三年以上並穩定發展,四、已有當地人或在地社團將社區有機農戶做整合或推廣,五、以有機耕作推動生態導覽或農村體驗,將消費者帶到作物產地以認識生產環境與過程。
27處充滿生機的友善社區,分享了他們的成功經驗與甘苦,邀請您一同來細細遊覽與品味。本書特色1.近年有機村已逐漸形成一種極具特色的在地生活型態,尤其無污染的生態環境已成為現代社會都市人口的另一種生活嚮往,更是休閒旅遊的熱門地點。本書可成為擁有週休假期的城市讀者,進行深度尋訪台灣有機村的導覽書。2.有機村的有機農產品吸引崇尚天然有機飲食的人口,藉由本書的導引介紹,能讓此類讀者有完整的搜尋方向。3.介紹各村有機達人,用他們的故事與精神感動讀者,也對環境的愛護多一層認識與關注。
???zh_TW.webpac.bookDescSource???:三民網路書店

27處極具潛力的有機生態社區,訴說人與土地應該建立的友善關係,其成功經驗為台灣農村提供了未來發展的最佳範本
歡迎來走走!台灣在地有一群人不約而同,此刻正在打造理想中的健康無毒家園,雖然他人可能無法想像有機耕作背後的辛苦,不過大自然回饋的果實卻是甜蜜而豐碩的。有機農作物大抵有令人回味無窮的特色:葉菜厚實不易脆,色澤自然;香氣宜人,甜味爽口 ;耐保存,不易腐爛。有機生態家園的居民齊心齊力,試圖找回農作物原本的滋味,並提供良心健康的食物給消費者。
作者以超過一年的時間踏訪台灣有機聚落,並逐步臨摹心目中有機聚落的條件:一、以有機無毒耕種作為社區發展目標,二、有機或友善耕作實際面積達於10公頃或具一定規模,三、推動社區種植有機自然農作已達於三年以上並穩定發展,四、已有當地人或在地社團將社區有機農戶做整合或推廣,五、以有機耕作推動生態導覽或農村體驗,將消費者帶到作物產地以認識生產環境與過程。
27處充滿生機的友善社區,分享了他們的成功經驗與甘苦,邀請您一同來細細遊覽與品味。本書特色1.近年有機村已逐漸形成一種極具特色的在地生活型態,尤其無污染的生態環境已成為現代社會都市人口的另一種生活嚮往,更是休閒旅遊的熱門地點。本書可成為擁有週休假期的城市讀者,進行深度尋訪台灣有機村的導覽書。2.有機村的有機農產品吸引崇尚天然有機飲食的人口,藉由本書的導引介紹,能讓此類讀者有完整的搜尋方向。3.介紹各村有機達人,用他們的故事與精神感動讀者,也對環境的愛護多一層認識與關注。 施云文字與影像自由工作者,喜愛旅行、文史、藝術、哲學、大自然、社會觀察,偶而也參加社運。畢業於淡大攝影社與世新學院平面傳播系攝影組,曾任平面媒體專兼任攝影、採訪、編輯。目前有八本著作、四部紀錄片、多次美術攝影展、多場演講邀請、多篇文章發表。 歷經一年的有機之旅   施云
在尋找有機聚落的過程中,讓我重新認識台灣這片所生長的土地。從寫這本書開始,為了依循作物季節,我在台灣各鄉村來來回回跑了好幾次,從2013年9月中旬出發,搭乘火車、公車、機車、便車等交通工具,先跑了東海岸三個月,其間還順道拜訪朋友,玩了一段時間;隔年5月中旬再度出發,這次先買了一輛二手休旅車,讓鄉間旅程更順暢,也可以跑更多地方,趁機多看看台灣,直到11月中旬才結束旅程。歷經這一年多的策劃與走訪,我一共拜訪了台灣三十多個村落,挑選其中27處符合我所設定的有機聚落條件:一、以有機無毒耕種作為社區發展目標;二、有機或友善耕作實際面積達於10公頃或具一定規模;三、推動社區種植有機自然農作已達於三年以上並穩定發展;四、已有當地人或在地社團將社區有機農戶做整合或推廣;五、以有機耕作推動生態導覽或農村體驗,將消費者帶到作物產地以認識生產環境與過程。關於本書所預設的目標讀者群,我也有一些想法:一、想去有機生產區做深度了解兼生態旅遊的社會大眾;二、想尋找可信賴的有機健康作物的消費者或銷售員;三、想了解他人如何成功穩定量產有機作物的農民;四、對有機農法有興趣並願意加入社區共同努力的新農民;五、想推動有機農村與生態導覽的社區營造員。因此,本書的每個篇章除了介紹有機農業在當地的發展過程與現況之外,我也以當地的地理環境與人文發展做出發,因為我認為一個社區的產業發展與社區營造,必然有其地理環境與歷史發展脈絡,由此出發的書寫,也讓讀者對該社區有更鮮明的環境與人文概念。對於本書的問世,我期望達到一些積極的意義,對社區來說:一、鼓勵用集體力量來影響有機農業的推動;二、藉由有機農業的發展帶動農村的活絡並促使年輕人回鄉發展;三、生態導覽等旅遊行程可使農村發展更加多元。而對讀者來說:一、透過導覽與體驗的旅遊行程可兼具感性與知性;二、消費者與生產者直接接觸可增進對食物來源的信任;三、直接向農夫購買有機作物可避免中間過高的差價。這一年多採訪了這麼多有經驗的有機農夫,當然也吃了不少好吃又健康的有機食物,算是我長途旅程中的一點慰勞。這些有機作物有些共同特點:一、葉菜厚實不易脆,色澤自然;二、香氣宜人,甜味爽口;三、耐保存,不易腐爛。吃過有機作物的人,很難不愛上它們,也有年紀稍長的人說:「把從前的美味找回來了。」原來人生的美好,只是在於返樸歸真,不要想得太多又做得太少,要得太多又犧牲美好,多得不償失啊!我常對人說,寫這本書我不奢望可以賺到錢,因為台灣旅費不貲,尤其住宿費驚人,油資也很貴,而台灣出版業的蕭條也不是新聞了,所以如果可以收支打平我就謝天謝地了;但是透過撰寫這本書,我賺到了認識台灣這片土地的機會,看到有那麼多人為台灣的永續環境而努力,讓我感到欣慰,看到台灣山川與鄉間的優美景色,讓我的旅程充滿喜悅;當然,對於有機農業的認知,幾乎是從零到現在的有些概念,甚至是有些想法,也是我很大的收穫。謝謝這一路上的老師,這些受訪者個個是我的有機老師,你們讓我了解有機種植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對氣候、對土壤、對作物、對蟲害都要有很深入的了解,才能用健康安全的方法種出美味又美觀的蔬果,用心待之,將獲回報;也謝謝兩位幫我寫書序的有機專家,彌補了我這位非有機專業的寫書人;還有這一路上收留我的朋友們,讓出門在外的旅人,永遠不感孤單與寂寞。感謝你們,也祝福大家! 薦序   台灣有機事業與志業     葉思吟(《台灣有機茶地圖》作者、《小日子》藝術總監)專家序一    有機農業在原鄉部落    羅瑞生(力里部落有機農業產銷班輔導員)專家序二    有機驗證與行銷    楊春桂(台東大學育成中心專案經理)自序   歷經一年的有機之旅    施云
前言:有機難不難? 有機的價格與價值台灣的有機農法有機生態與心態社區與政府聯手創造有機產業未來的有機思考台灣有機生態家園地圖一張台灣地圖,看見有機家園
北宜地區八連溪社區(新北市三芝區)義和里 (桃園市大溪區)石磊部落 (新竹縣尖石鄉)中山村(宜蘭縣冬山鄉)行健村(宜蘭縣三星鄉)大南澳地區(宜蘭縣蘇澳鎮)
花東地區西寶社區(花蓮縣秀林鄉)豐田地區(花蓮縣壽豐鄉)港口村(花蓮縣豐濱鄉)舞鶴與迦納納(花蓮縣瑞穗鄉)達蘭埠部落(花蓮縣富里鄉)羅山村(花蓮縣富里鄉) 豐南村(花蓮縣富里鄉)萬安社區(台東縣池上鄉)永安社區(台東縣鹿野鄉)大初鹿地區(台東縣卑南鄉)嘉蘭部落(台東縣金峰鄉)拉勞蘭部落(台東縣太麻里鄉)
中南部地區龍眼林社區(南投縣中寮鄉)眉溪部落(南投縣仁愛鄉)溪洲鄉尚水整合區(彰化縣溪洲鄉)阿里山鄉瑪納整合區(嘉義縣阿里山鄉)葫蘆埤(台南市官田區)德文村(屏東縣三地門鄉)瑪家村(屏東縣瑪家鄉)新路社區(屏東縣獅子鄉)龍水社區(屏東縣恆春鎮)
???zh_TW.webpac.authordescSource???:三民網路書店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