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返國,在癲癇醫學研究、治療以及醫學教學方面都有重大貢獻。賴醫師在行醫與教學工作之餘撰寫醫事人文思考系列散文,尤其是在《經典》雜誌長期執筆的「杏林筆記」專欄,獲得廣大讀者熱烈迴響,並榮獲第三十屆金鼎獎最佳專欄寫作獎。本書便是集結「杏林筆記」專欄的作品,作者從「醫師與習醫者」、「醫師的自省」、「醫師與社會」、「醫師與病人與家屬」等不同角度省思行醫倫理、醫病關係與醫學教學的種種面向。即便賴醫師行醫超過四十年,他總是設身處地站在病人、家屬或者學生的立場,反思自己應如何做得更好,同時也對醫師同儕與社會大眾提出許多建言。作者多年開設醫療人文相關講座,本書內容即其教學補充教材。對於醫療與人文、改善醫病關係的理念與宣導,都能讓讀者有深刻體會。
???en_US.webpac.bookDescSource???:三民網路書店
賴其萬 台灣大學醫學院畢業,曾任台大神經精神科主治醫師、美國堪薩斯大學醫學院神經科教授、癲癇中心及神經生理診斷實驗室主任。前慈濟大學副校長、醫學院院長、台灣癲癇醫學會理事長。 現任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神經內科醫師、教育部醫教會常委。 2003年榮獲國際抗癲癇聯盟與國際癲癇局聯合頒發的社會貢獻獎。 長期於《經典》雜誌撰寫專欄,並以此於2006年榮獲行政院新聞局第三十屆金鼎獎最佳專欄寫作獎。著有《話語、雙手與藥:醫者的人性關懷》、《當醫生遇見Siki》(張老師文化)、《病人心.醫師情》、《醫師的深情書》(天下文化)等。
???en_US.webpac.authordescSource???:三民網路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