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ine Catalog > Book
Check-outs :

鯉魚山下種房子 假日農夫奮鬥記

  • Hit:211
  • Rating:0
  • Review:0
  • Trackback:0
  • Forward:0



  • Bookmark: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keepsite
  • Introduction
  • About Author
  • Collection(0)
  • Review(0)
  • Rating(0)

友善土地的田園生活設計書  種房子,我想要的不只是那棟房子,而是實現的過程。
  從空無一物的農地開始,引進自然流水,種樹種籬種草,然後才種房子。我們開了草原便利商店,讓昆蟲鳥蛙日夜享用不盡;我們開了草原托兒所,讓小孩們觸摸泥巴沒有教養;我們回收破銅爛鐵妝點草原風景;自己做木工、種稻、蓋雞寮、用泥巴蓋大地窯,嘗試用最簡單的生活方法體驗人生,用最簡單的豐盛,讓家人們黏在一起。作者簡介
陳寶匡
  六年級前段班,花蓮七腳川溪旁的三合院出生長大,18歲離開花蓮讀成大都市計畫系、中興法商都市計劃研究所、高考都市計畫、預官少尉排長,27歲退伍回花蓮,隔天就開始公務員生涯。
  順遂的人生際遇,卻常有反叛的想法腳步;樂觀的人生態度,卻總隱藏對規律生活的不滿。回到家鄉,敲開了對於高山溪流、水電木工、農耕園藝的學習大門。32歲存款加貸款買下了1200坪的土地,不再當好學生,要當男子漢,從剛開始的熱血田園夢到後來追尋穩穩踏實的人生風景。
  即將邁入人生40之際,很自豪的擁有了這一連串和土地接觸的開墾經歷,因為假日農夫的生活學習,讓他發掘了另一種富有人生的希望。
  攝影與手繪圖:假日村姑,李欣穎,花蓮七腳川溪旁長大,現為國中老師,農夫不會的,她都會。
???en_US.webpac.bookDescSource???:博客來網路書店

推薦序一
「半農半X」台灣版的實踐
  隨著年齡愈長,每當忙碌的工作與行程間隙,腦海裡就會浮現由三毛作詞的〈夢田〉這首歌:「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夢,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畝田,用它來種什麼?種桃種李種春風……」。
  我知道不只是我有這個夢,因為周遭許多朋友退休後真的到鄉下買塊農地,開始當起農夫,不過有更多人買了地蓋了農舍之後,才發覺當農夫很辛苦,於是半途而廢,農地就荒廢在那裡,更可惜的是為了省事,把農地鋪上草坪或改成水泥停車場,若是這些擁有田園夢的朋友都能先看到這本《鯉魚山下種房子》就好了!
  我非常認同作者寶匡「平衡」的人生觀,有時候該積極努力,有時候該無所事事,因此,若為了實踐田園夢而當個全職農夫,雖然可以全力投入,但是為了收成與營收可能會產生另外的煩惱,若是仍保有養家活口的正職而當個假日農夫,在沒有經濟壓力的情況下,即便只有假日揮汗勞動,也足以接近土地與生命,體驗更寬廣的人生。
  這種一半上班一半當農夫的生活,剛好是日本前些年開始流行的「半農半X」的新概念,也就是花一半的時間做農夫種自己吃的菜,另一半時間找到自己的生命職志,貢獻社會。我們從寶匡非常詳實的記錄中確信,我們真的可以過著不再被物質文明綑綁,回歸人類本質,做回自己的真正生活。
  寶匡有正職的工作,因此可以用比較自在的心情,讓這塊原本是香蕉園的一千二百坪果園,慢慢長回生態豐富的生機花園,裡面有溪流,有生態池,有非常多樣化的果樹,有稻田,有香花植物,有大樹,變成各種昆蟲、生物的便利商店;而也因為他有正職工作,這個生機花園裡蓋的小木屋,室內只有11坪,占不到整個農地的百分之一面積,不像許多人買農地的目的只為蓋出一個巨大的豪華農舍。
  寶匡這種一半一半的平衡人生,讓我想起清朝李密庵所寫的〈半半歌〉:「看破浮生過半,半之受用無邊。半中歲月儘幽閒,半裡乾坤寬展……酒飲半酣正好,花開半吐偏妍……」寶匡的假日農夫行動,也豐富了周邊許多親友的生活,最棒的當然就是隨著這個花園農地的成形而誕生成長的兩個孩子,藉由寶匡生動而仔細的描述,相信大家都可以從中學到許多教養孩子的方法及鼓舞自己追求夢想的勇氣。
  當剷掉原本的香蕉園,從一片空空的農地開始,這塊土地如何重新慢慢活過來,成為所有生物,包括人類,可以和平共處的樂園,寶匡鉅細靡遺、毫不藏私的公開他所有的設計圖、他所學習與實作的經驗與成果。對任何一個懷有田園夢卻沒有實際農作經驗的都市人而言,《鯉魚山下種房子》是最好的參考書籍,而且即便對於目前沒有能力或興趣做個假日農夫的人而言,也是一本非常好看的書,能夠帶給我們很多樂趣與知識,當我們跟著朋友或帶著孩子到鄉間旅行時,就可以發現真是受益良多啊!
李偉文(本文作者為牙醫、作家、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推薦序二
田園夢,從「土地」開始思考,而不是房子
  終於,有一本針對土地,做了詳實、親身執行的規劃過程的記錄。
  終於,有人仔細分享了友善的「土地設計」。
  常有人買了地之後,只顧著決定房子要擺哪裡才有view、什麼樣造型才好看,他們誤以為房子是整個程序的重心,這是大錯特錯。宜蘭、花東的農夫及原住民,其實對於有些外來移民的心態感到十分頭疼,因為他們的無知、濫蓋,不只讓自己的居住環境顯得荒謬可笑、也影響到當地居民的視覺、甚至遮住了周邊稻田的陽光。
  假如你真的有一塊地,尤其是鄉下郊區的農地、荒地,就要帶著珍惜與共好的心態。不能抱著上對下的父權姿態,不能因為覺得是自己買了,就用對待無生命物體態度對待土地。若有心要到這塊地生活,第一件、也是最重要的事,就是做好土地的分區規劃與設計。至於房子,只是土地上的元素之一而已,應與樹、地形、生態池、菜園、果園放在同等地位思考。地主應把這塊地當成自己的生活夥伴,平等對待,當你在某區域占了它一分便宜、就要在別的地方還它一分自在。至於怎麼做呢?那就來看看這本書吧!
  坊間不乏歸田園居、享受鄉下生活的好書,但是大多著重心靈層面,而這本書最大特色之一,就是除了個人的體驗感受外,作者寶匡還在前半段清楚的分享記錄了他的「土地設計」概念。台灣會建築設計、室內設計、園藝設計的專業人才很多,但是結合「功能、美感及生產」這三大要素的「土地設計」想法,並且以實例來說明呈現的書籍還很有限。
  寶匡用循序漸進的時間軸,從觀察周遭地形、氣候、陽光等條件開始,然後以個人自小養成的美學觀點、以及對土地的呼應,規劃出生態池、路徑、房子、菜園及果園,讓土地上的多種元素,能夠清楚而系統性的串連、結合生活的便利性。他透過簡單易懂的手繪圖,分析他的配置想法,也透過手繪圖解說了生態池的鋪設,以及如何營造動植物最大的活動孔隙。
  當地主對自己的土地用心、帶著回饋、留白(適度野放)、不施加外力(農藥化肥)時,土地自然可以恢復原有的健康與自衛力,形成天然的生態食物鏈。活躍的生命力不但讓土地開心,也讓住在上面的人開心,寶匡的親友長輩們,已把這裡視為家族定期聚會之處。
  不過,這並不是說,要讀者依書中的設計方式、照表操課,畢竟,設計總是在不停的微調之中更趨完美。因此,重點是學習作者的土地設計SOP,以及他的初衷──對土地良善的態度。至於如何設計、種植什麼,要再依照每塊地的現況而有不同解答了。
  雖然,我現在超不鼓勵人家買地蓋房子,因為我發現大家(包含我)還是有都市人的習性,很難好好善待土地。但如果,你已經有一塊地、或者你將來真的很想有一塊地,那我真的誠心建議你參閱這本書,作者深入淺出的實務經驗,一定可以讓讀者有些共鳴或想法,進而讓多一點土地有被善待的機會。這是準地主們必看的土地設計實務記錄書!
林黛羚(本文作者為友善生活記錄者、著有《好感辦公室》、《老屋綠改造》等書)
???en_US.webpac.authordescSource???:博客來網路書店

Must Login
Must Login
Must Login
Must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