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如果贏者全拿, 我們還剩下什麼? : 巷仔口社會學(3) = Sociology at the street corner(3) /

  • 點閱:27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對不起,是我拉低了平均薪資!」

  在贏家通吃的社會,敗者還能不能翻身?是否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出頭天?
  讓我們以「社會學之眼」,重新剖析台灣經濟現象!

  「為什麼經濟成長,可是我的薪水沒有漲?」
  「面對一敗塗地的人生,是不是只要『砍掉重練』,一切就會變好?」
  「台灣是經濟的已開發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
  「中國的崛起,是否會取代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位置?」

  主流的經濟學教科書總是強調,人是自利的動物,經濟的事務就讓市場決定,政府(社會)不要干預,這才是對個人利益最好的安排,市場經濟因而是最佳的、也是唯一的經濟模式。

  然而,以上的這個預設是正確的嗎?

  本書所要破除的正是以上的這個神話。不僅人性自利的假設違反我們的日常情感,市場經濟也從來就不是理所當然的,而是有意識的選擇。事實上,人不是原子式的個體,個人的經濟行動總是鑲嵌在社會制度、文化、物質文明當中。人類的經濟行動,必須從社會整體、相互關聯的角度來觀看,而不能將經濟行動與其他領域的行動分開。如果一昧崇拜市場經濟,不去調整市場經濟可能的問題,在此一制度中獲利的只會是少數人,而且是固定的一群人,而非整體社會。

  如果世界與台灣的市場經濟發展至今,在先進國家與後進國家的競爭、大資本與小資本的競逐,以及資方與勞方的對抗下,贏者拿走了全部的一切,那麼我們還剩下什麼呢?對經濟議題的思考是對整體社會的思考,也是對個人命運的思索,也唯有思考、破除盲點才可能突破命運的限制,跨越那些似乎不可能跨越的障礙。

  《巷仔口社會學》在這一冊以「經濟社會學」為主題,邀請讀者再度打開社會學之眼,以社會學的角度,觀看在我們生活周邊的經濟活動與現象。從經濟體系的產業、組織、勞動、金融、消費、分配等各個面向重新反省市場經濟,開啟另一種社會想像,追問另類的經濟模式、真正自由的社會生活是否可能,以及如何可能?

  【本冊核心焦點】

  ▍自由市場是不是經濟制度的唯一可能?
  已開發國家分為兩種不同的經濟模型,一種是自由市場經濟,另一種是協調市場經濟,前者以英、美為典型,後者以德、日為代表。德國與台灣都以中小企業為主,德國的協調市場經濟模型,可以是台灣經濟發展的另一種選擇。

  ▍面對中國的紅色供應鏈威脅,台灣應該如何因應?
  台灣不應侷限於價格與成本等經濟條件的競爭,而應加入「綠色供應鏈」,包括生產原料的採購、生產製程中的能源使用,都納入環保的概念,並將供應鏈延長到產品的回收再利用,這才是創造真正贏家的供應鏈競爭。

  ▍如果勞動力不免成為商品,還能怎麼辦?
  如果這個世界就如馬克思所說,絕大多數的人,除了自己身上的一張皮以外,再也沒有什麼可以出售,這樣的社會經濟體制是否合理?這樣的體制如何才有鬆動的可能?如何去組織那些沒有被組織起來的勞工?

  ▍我消費,故我存在?
  商業性的消費活動,幾乎成了現代人過節的必要項目。但許多團結經濟的實驗,也讓消費者能夠和生產者共同治理經濟活動,例如食農運動中,消費者推動立法,在社區及學校推行食農教育。消費者所能做的,其實比消費還要多。

  ▍除了失望與絕望之外,我們還能期望什麼?
  經濟社會學的知識也如經濟學的理論一樣,能夠積極地影響所描述的對象,也就是說,從社會角度建構出來的社會經濟圖像與想像,也可以成為驅動社會實踐的力量。

  ★「巷仔口社會學」網站:twstreetcorner.org
???zh_TW.webpac.bookDescSource???:博客來網路書店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