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靑春的夢與遊戲 : 探索生命, 形塑堅定的自我 /

  • 點閱:154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現在的青年並不比過去的青年軟弱,但因加在他們自我上的負擔增加了,同時環境未明確指示他們應該塑造什麼樣的自我,使得他們看起來軟弱。──河合隼雄「青春」絕不只是人生的一個時期而已。繼《孩子與惡》及《轉大人的辛苦》兩本解析兒童成長心理的經典,河合隼雄再次以詼諧筆調,講述成長的另一個重要階段──隨著時代而改變樣貌的「青春」,以及它令人驚奇、充滿矛盾,又帶著激烈衝擊的迷人樣貌。面對一切彷彿已完成、但其實百廢待舉的現代社會,巨大無力感令青年們在貌似平穩的青春底下,承受著難以言說的焦慮。現代的青春,到底是浪漫熱血,還是徬徨無措?本書為河合隼雄少數以「青春」為題的作品,他透過詼諧的筆調,從個案故事與夏目漱石、大江健三郎、村上春樹、吉本芭娜娜等文學家筆下的角色,剖析不同時代的青春,講述這個人生重要階段與所面臨的問題;並帶領讀者探索夢境和遊戲玩耍的深層意義,及其對人生的啟發,作為撥霧前進、形塑自我的依據。自我、性、背叛、傷害、死亡與別離,是青春的關鍵字。儘管這段探索的歷程難免傷痕累累,但各種因傷人或被傷而引發的自責與省思,正是邁向成熟自我的重要契機。不曾受傷的人無法長大成人、拒絕接受惡的存在就是拒絕長大。作者期待年輕人能體會「青春」的意義,將其中的養份延續下去,在告別青春時,帶著離別所賦予的嶄新禮物,邁向成熟的人生。榮格學者談夢者多,論遊戲者相對較少。河合先生在本書中特別突顯遊戲在青春轉化期的意義與價值,別有洞見,富饒趣味。──洪素珍(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每個人的生命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是對一條道路的嘗試,是一條小徑的悄然召喚。──赫曼.赫塞(德國詩人、小說家)〔推薦〕王浩威/心理治療師、作家李偉文/作家、牙醫師、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洪素珍/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陳又津/作家
???zh_TW.webpac.bookDescSource???:三民網路書店

現在的青年並不比過去的青年軟弱,但因加在他們自我上的負擔增加了,同時環境未明確指示他們應該塑造什麼樣的自我,使得他們看起來軟弱。──河合隼雄「青春」絕不只是人生的一個時期而已。繼《孩子與惡》及《轉大人的辛苦》兩本解析兒童成長心理的經典,河合隼雄再次以詼諧筆調,講述成長的另一個重要階段──隨著時代而改變樣貌的「青春」,以及它令人驚奇、充滿矛盾,又帶著激烈衝擊的迷人樣貌。面對一切彷彿已完成、但其實百廢待舉的現代社會,巨大無力感令青年們在貌似平穩的青春底下,承受著難以言說的焦慮。現代的青春,到底是浪漫熱血,還是徬徨無措?本書為河合隼雄少數以「青春」為題的作品,他透過詼諧的筆調,從個案故事與夏目漱石、大江健三郎、村上春樹、吉本芭娜娜等文學家筆下的角色,剖析不同時代的青春,講述這個人生重要階段與所面臨的問題;並帶領讀者探索夢境和遊戲玩耍的深層意義,及其對人生的啟發,作為撥霧前進、形塑自我的依據。自我、性、背叛、傷害、死亡與別離,是青春的關鍵字。儘管這段探索的歷程難免傷痕累累,但各種因傷人或被傷而引發的自責與省思,正是邁向成熟自我的重要契機。不曾受傷的人無法長大成人、拒絕接受惡的存在就是拒絕長大。作者期待年輕人能體會「青春」的意義,將其中的養份延續下去,在告別青春時,帶著離別所賦予的嶄新禮物,邁向成熟的人生。榮格學者談夢者多,論遊戲者相對較少。河合先生在本書中特別突顯遊戲在青春轉化期的意義與價值,別有洞見,富饒趣味。──洪素珍(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每個人的生命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是對一條道路的嘗試,是一條小徑的悄然召喚。──赫曼.赫塞(德國詩人、小說家)〔推薦〕王浩威/心理治療師、作家李偉文/作家、牙醫師、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洪素珍/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陳又津/作家 河合隼雄,1928-2007,出生於日本兵庫縣,畢業於京都大學數學系。1962年赴瑞士蘇黎世榮格學院學習,是第一位取得榮格分析師資格的日本人。持有世界沙遊學會執照,為該會創始人之一,也是日本沙遊治療的主要推動者。曾任京都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所長、日本文化廳廳長、日本臨床心理醫師學會會長、京都大學榮譽教授等職。河合隼雄以深厚的心理學知識為基礎,長年針對日本文學、政治、教育、社會問題等不同領域進行論述、對話。著作甚鉅,其中《日本人的傳說與心靈》一書曾榮獲大佛次郎獎,《高山寺的夢僧:明惠法師的夢境探索之旅》榮獲首屆新潮學藝獎。其他重要著作包括《河合隼雄著作集》、《佛教與心理治療藝術》、《村上春樹去見河合隼雄》、《原來如此的對話》、《走進小孩的內心世界》、《心的棲止木》等。 目 錄河合隼雄‧孩子與幻想系列 發刊詞/河合俊雄【推薦序】璀璨過渡:夢想人生,遊戲青春/洪素珍【推薦序】成年禮流浪與冒險/李偉文第一章 青春是什麼?1.青年期2.春天的到訪3.心的結構4.現代的青春像第二章 青春的現實1.現實的多層性2.體制的兩面性3.身體性4.青春的倫理 第三章 青春的夢1.浪漫主義2.夢與現實3.以生命體現夢第四章 青春的遊戲1.遊戲的意義2.遊戲與宗教性3.遊戲與教育4.遊戲的成就第五章 青春的別離1.畢業2.永恆少年3.背叛4.沒有邊界的青春 後記【解析】在「春」的巧妙引導下,首度完成的青春論述/河合俊雄【附錄】延伸閱讀 【推薦序】璀璨過渡:夢想人生,遊戲青春/洪素珍(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夢」與「遊戲」常見於感嘆人生。然,「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浮生若夢,人生如戲,豈知莊生?或疑蝴蝶?日本首位榮格學派精神分析師河合隼雄的《青春的夢與遊戲》所論述者,便是那似真且幻的夢跟遊戲,旨在引導青春,探索生命。在精神分析裡,夢是一般人較熟悉的重要素材。無可言喻的潛意識,或者無意識的衝動與企圖,都是夢境意象表達訴說的要緊之處。青春少艾,時處生命力初萌迸發之際,就榮格學派的觀點,正是轉化的一大關鍵,完成個體化任務的至要時期。於此之際,心靈念茲在茲者,無不在於實踐個性、對抗集體。如此一來,生活自然滿是辛苦與挫折。河合先生析論青春之夢,一指夢想,二曰夢境。前者可謂個體性之異於集體性的社會表徵,為個體意欲於社會創作或實現的理想;而後者,則是表徵之下的心靈動力顯現,指引著個人獨特的生命方向,體現了個體作為「人」的無上價值。榮格學者談夢者多,論遊戲者相對較少。河合先生在本書中特別突顯遊戲在青春轉化期的意義與價值,別有洞見,富饒趣味。用客體關係理論的視角來看,遊戲是一種本能,可將時間與空間連結成一體。人必然會有這種可以掌控個人心理現實與真實客體的體驗,因為那是生存的基本形式。因此,遊戲非常重要。人們利用外在世界的現象以操作內在現實,然後將內在現實的意義與感情挹注到個人所選擇,或者是可觸及的外在現象上,動用身體操縱這一切的發生,便是在遊戲著。英國兒童精神科醫師溫尼考特(Donald Woods Winnicott)甚至主張,人只有在遊戲當中才具創造力,不論大人或小孩皆是如此。有創造力才有人格,才能發現自我。所以,再深入思考,榮格學派不僅同意遊戲是本能,且為過渡到心靈核心層次的重要象徵。轉化(transformation)是榮格學派分析最重視的生命狀態之一,在此期間,也就是處在過渡當中,一切都是不確定的,通常存在著兩極的矛盾。比如說,青春正盛、風華絕代,雖處人生高峰,卻也暗示了衰敗的開端。然而,真正可怕的形體變老並不會立即發生,令人擔心的是,一旦未能順利轉化,心靈衰敗的提前到來。溫尼考特指出,嬰兒靠著過渡性客體,連結外在客體(母親的乳房)和內在客體(被內攝的乳房),度過失落,也培養了自我的創造力。然而,當我們長大,卻常常失落了過渡性客體。那個童年時唯一會傾聽我們心聲的小熊,或者必須緊擁才能入眠的毛巾被,隨時光歲月而破敗,不知何往?它們的鬼魂,一直在心靈當中隱隱作祟。因為,我們只是潛抑遺忘,未加哀悼,沒能使之轉化,故爾苦惱。我們必然長大,也會變老,但若能善知與利用過渡性客體,生命方可突破客觀物質囿限,讓心靈無限展延。所以,我們也許失去幼時的小熊,但絕不能喪失遊戲的能力。河合先生對遊戲的重視,與溫尼考特一般,同樣賦予其創造力之源,以及指引道路的作用。以榮格學派之重視夢在心靈中的地位,他等於把遊戲看做夢的延伸。遊戲介於幻與真之間,猶若夢境,可以吸引出個人不同的特質與潛能,成為體現人生夢想的根據。這對於當今普遍迷失在現代化叢林裡的人們,具有相當的啟發性。誠然,在分工愈形細密的工業化社會裡,專業領域各自神聖不可侵犯,十分強調獨立自主。因此,作為無可奈何的社會人,人類終將被異化,本然的整體必定崩解,不僅跟社會,與心靈也日漸疏離。而遊戲連結現實與幻境,也可用以溝通工業與靈性,對於在心理上瀕臨崩解的現代人來說,再重要不過了,這或許就是當今社會虛擬遊戲盛行的潛在因素之一吧。德國探險家威廉.費希納(Wilhelm Filchner)有段傳頌甚廣的名言是這麼說的:「莫信青春為畢生至樂,最快樂者思想著最有趣的事,因而我們越老越快活。」生命不斷向前,青春何以惱憂?悲觀者如莎士比亞會感嘆「青春不耐久藏」,但洞悉者像尼采能體悟「遲到的青春更持久」,而本書告訴我們,隨著夢與遊戲指引的青春過渡,蘊藏無限的精彩與璀璨,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和探看。【內文試閱】以生命體現夢談到夢─我們該怎麼看待睡覺時作的夢?一般說到「青春的夢」,指的是在清醒的狀態下,對自己的將來所懷抱的,模糊的希望與願景。或者有時候這些希望與願景非常明確,但是不知道有什麼方法可以實現。這種「夢」雖然和睡覺時作的夢有關,但並不是同一件事。睡覺時作的夢處於較深的意識層次,但是一般來說,因為它和清醒時的意識不容易連結,所以睡覺時的夢常常看起來是無法理解的。但是,如果我們從正面面對它、思考它,有時候夢的意義會出人意料地浮現。夢的解析是筆者從事心理治療的主要技法之一,我常聽到青年對我敘述他們的夢。不過,若是要談論夢的解析,有很多事項必須預作說明。在本書中,我將僅揀選與本書主題有關的部分,以非常簡要的方式敘述。夢的意義早上起來即使還記得前一晚所作的夢,但大部分給我們的感覺,是完全荒唐無稽的。但是,如果我們延伸之前的討論,試著把夢也當作一種現實來認真對待,會看到什麼樣的光景?讓我舉一個例子。某位青年在小時候經常和父親去釣魚,上大學之後,有一次他夢見和父親一起去釣魚。父親下竿的地方,立著一支標示板,寫著「嚴禁垂釣」。這位青年指著那支標示板提醒父親,但是父親完全無動於衷,若無其事地繼續釣他的魚。作這個夢的學生,非常尊敬父親。他的父親是一個溫和但十分嚴謹的人,像無視禁釣標示這種事,是絕對不會做的。帶他去釣魚、教他種種有關釣魚的知識的父親,對小時候的他來說是「無所不能」的。對於在夢裡父親破壞禁令的行動,他既無法了解,也不能接受。其實在進行夢的解析時,重要的不只是聽取夢的內容,還要知道當事人當時正在思考的事情、感覺到的事情。我們必須了解當事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意識狀態,試著把「這位青年尊敬自己的父親是一個有能力、正直的人」和「父親行為不正當的夢」都視為現實。重要的是,不要馬上決定哪一邊才是正確的,暫時就讓互相矛盾的事實保持矛盾,同時接受它們。我們已經多次談到現實的多層性。以這件案例來說,如果當事人只承認「父親是正直的人」這個現實,他將會認為這個夢荒唐無稽而棄之不顧。但假使他根據這個夢作判斷,認定「父親真的是一個行為不檢的人」─就像那些「偏好夢」的人常犯的錯誤─那麼他就只看到夢裡的這個現實。倘若他能夠不偏向任何一方,承受矛盾,將可以領會許許多多的事。首先他會反省,自己是否因為過於尊敬父親,而一味地模仿、複製其想法與行為?雖然自己立志要「活得正」,但所謂「正確」的根據,是否也應該受到質疑與檢視?自己以為正確的事,很可能並非如此;自己覺得不正當的事情,也說不定有它的意義(先不說別的,父親就若無其事地破壞禁令)。一旦開始思考這樣的事情,整件事就不只是如何看待父親的問題,而會擴大成為對世間一般道德觀的反思。雖然過去這位學生毫無保留地接受父親所有的意見,但有了這些想法以後,他也許會開始一點一點地表達自己不同的看法。或者,他也可能在過去認為「不正當」、不屑一顧的事物中發現意義,稍微嘗試看看。當然,這些事既困難又危險,必須一步一步地進行;每次只要前進一點,就仔細觀察周遭的反應與自己接下來所作的夢,並且以之作為基礎重新思考,這樣的事情我稱之為「以生命體現夢」。接下來要介紹一位二十五歲的美國男性所作的夢,參考《啟動閾》(Thresholds of Initiation, Joseph L. Henderson )。「我在一座巨大的橄欖球場裡。看不到任何一個人。我要離開了,沿著斜坡上的通道往下走。這時候,我嘆了一口氣。」這是想要結束青年期的人典型的夢。夢裡面的球場,是他學生時代在大學對抗賽中,去聲援母校的球隊時常去的地方。熱烈地為體育競賽加油的時刻,不管是誰都能夠真切地感覺「母校」就在身旁,支持著自己的身分認同。然而在這個夢裡面,球場裡沒有任何其他人,自己也要離去。這個夢是在告訴作夢的人,大學這個團體已經不再能夠支持他的身分認同,他將走上孤獨的道路,否則就必須找到新的團體。這個案例的當事者如果想要「以生命體現夢」,就不能再依賴自己是「XX大學畢業」這種事,而必須以自己的力量,努力探索新的身分認同;這樣一來,夢也會捎來新的訊息。事實上,我們引用的這本書,就記錄了這個方向的發展,介紹了後續的夢。不過這一點我們暫且略過。以上為讀者介紹的兩個案例,雖然很單純,但若能以這個方式了解夢的訊息,睡覺時作的夢也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必須注意,不要直接將夢的內容,視為正確的事物而照單全收。雖然有時候我們的確會這樣做,但是從現實的多層性來看就會明白,夢是極度多義的。我們必須訓練自己承受它的多義性,從中萃取出真正對自己有深遠意義的要素。舉例來說,在《甘露》裡,小住君和挨壓子第一次相會的時候,發現彼此在夢中已經見過面,於是把這件事當作緣份而結婚了。這一對相處得很好,發展出良好的關係。但也有人雖然在現實中遇到夢中人,也認定對方是命中註定的對象而結婚,但後來婚姻生活並不順利。要認識、理解夢帶給我們的訊息,是相當困難的,不過仔細想想就知道,這也是理所當然的。在現實生活中,別人會對我們說各種「好聽的話」,但我們並不會全部相信,也不會對他們言聽計從;我們會仔細地檢討,審慎地判斷。對於夢,我們也應該有同樣的態度。青年們的夢我想要再舉出幾個令我印象深刻的例子。首先是一個女學生的夢,我在別的場合也發表過這個案例。這個女孩子成長於非常嚴格的家庭,在性方面有很強的禁忌。但是她卻有幻聽的現象,聽到周遭的人們談論她,說她是「色情狂」。她受不了這樣的情形,尋求我的協助。我們進行了幾次夢的解析之後,她作了以下的夢:「主人翁是一位公主(自由奔放的人),雖然隨從們試著阻止她,她還是穿著很短的裙子。場景突然轉變,我自慰了,那是非常不應該的事情。A(男性)追著我跑。場景再度改變,最後公主覺得羞愧而自殺。」就像我們在討論《黃金之壺》和《甘露》時所談過的(譯按:兩種女性形象的問題),在這裡可以看到「我」和「公主」兩位女性的對比。公主的自殺和《甘露》裡妹妹的死,互相對應。不過作這個夢的人說,在夢裡她察覺公主似乎就是她自己。也就是說,兩位女性之間只有些微之差,說不定其實是同一個人。這和《甘露》中死去的妹妹真由,最後融入姊姊朔美的存在之中,也是相互呼應的。出現在這個夢裡的公主,生活方式自由奔放,是作這個夢的人從來就做不到的事。夢中雖然發生她本人被男性追逐、對自慰感到罪惡感等插曲,但因為後來公主「覺得羞愧而自殺」,所以這些插曲是她本人發生的事,或是發生在公主身上的事,變得曖昧不清。兩者應該是以這個方式進行融合吧。我們期待她本人可以因為夢中公主之死,在日後成長的過程中,納入些許自由奔放的態度。接下來介紹一位年紀稍長,大學畢業後從事專業工作,將近三十歲女性的夢。「實驗室的桌子上放著一些實驗器具,還有各種機器。我(實驗的指導者,穿著白袍的男性)進到實驗室裡,一位女學生告訴我,有一些地方她無法理解、不能接受。兩個人開始討論。雖然一開始並沒有那個意思,但因為最後只能用武力解決,所以兩人試著(?)對決(雖然口氣很兇惡,但沒有那種感覺)。後來我和她握手。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她變成了我,我胸中充滿難以言喻的感動,激動了起來,和老師握手。」這是一個令人感動的夢,在其中我們看到女性創造出與男性之間的正向關係。為了構築男女之間的關係,了解對方是很重要的事,因此也需要讓自己置身於異性的立場來看待事物。這位女性在夢中變身為男性,和一位對某些事「無法理解、不能接受」的女性對決,因此讓關係得以深化。她能夠在夢裡變身為異性,對這件事來說是相當有利的。(全文未完)
???zh_TW.webpac.authordescSource???:三民網路書店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