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億年前大爆炸的一瞬間,物質和反物質等量產生並滿溢於宇宙之中。
在下一瞬間,物質和反物質應當相互抵銷湮滅,一切於焉不存。
但竟然還有些許物質留存下來,經過一連串神祕的偶然與巧合,最終演化出「人」。
人類能認知自身的存在,本身是一大奧秘。在好奇心驅使下,人類試圖理解自身所處的世界,以及如何在天地間自處,但越認知宇宙的浩瀚,就越想追問自己在宇宙中究竟是孤單的,還是另有同伴?
我們從地球的生物演化證據出發,驚異於生命的奧秘,轉而探詢生命何以能夠存在於這宇宙?將眼光擴展到太陽系、銀河、銀河系以外的尺度,甚而探尋銀河系成形之前的時間、直到宇宙初始的形成,我們從欣賞的角度來認知我們的宇宙是何等驚人。國立台灣大學講座及物理系特聘教授侯維恕的《演化、宇宙、人》將以科學知識為中心展開對下列問題的探討。
演化論究竟是什麼?從綜觀演化的證據入手,突顯其具有可預測性的科學理論特性,同時略探起源問題。演化論所揭櫫的「沒有設計師的設計」是否與信仰有所衝突呢?
演化需要超越人類想像的漫長時間,而這一切都仰賴太陽無盡能源的供應,「太陽為什麼能發光這麼久?」變成了相當自然的問題,我們將從大物理學家凱耳文的挑戰出發──在創造的大倉庫中,是否有我們所不知道的新能量源頭呢?
當我們體會人類的出現在漫漫時間中如何渺小,開始追問人類如何能夠認知過去所發生的事。這樣的「自覺意識」如何產生?地球上的生命在浩瀚宇宙中是否是孤單的呢?這些問題的探究將讓我們驚訝地認知到生命能從星塵中誕生背後是有多少的巧合條件。
最後,我們將認識隱含著空間與時間的「宇宙」本身,乃是誕生自極短時間的熾熱起源。當我們真正認知宇宙之大,而我們對其所有的理解又如此之少,人類將會自然學會謙卑,同時體悟生命格局的恢宏,要由自己來塑造。
《演化、宇宙、人》結集自侯維恕 自2009年春季延續至今的台大通識課程,將「演化、宇宙、人」三項互相關聯的題材結合──宇宙的演化機制孕育出今天的人,而人卻又回頭認識到演化及宇宙發展的過程,在思索自身地位的同時理解「人」才是貫穿三項深奧議題的中心。或許,人能認知生命及宇宙的起源,並非偶然,盼望本書能幫助追尋生命意義與價值的學子定位人生,塑造出恢弘而謙卑的人本精神。
???en_US.webpac.bookDescSource???:
作者簡介
侯維恕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物理博士,中華民國物理學會會士,現任台灣大學講座及物理系特聘教授,並主持高能實驗室。專業領域為粒子物理理論與實驗,專注於「味道」物理與CP破壞,特別關切可測現象及與實驗之互動,近年亦探討電弱對稱破壞與質量產生,並宇宙反物質消失問題。2010年獲國科會「攻頂計畫」,在大強子對撞機LHC搜尋極重夸克,加入CMS實驗第一階段升級「畫素偵測器」之製作,並進一步推動第二階段升級「高粒度量能器」之研發。
2010年獲教育部學術獎肯定, 2012年再得教育部國家講座殊榮。作者學術著作頗豐,已發表的個人理論論文約150篇、CMS物理論文約700篇、Belle論文約500篇。著有《Flavor Physics and the TeV Scale》及《夸克與宇宙起源》。
???en_US.webpac.authordesc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