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阿德勒愛與引導在教育的實踐 : 12個幫助孩子發展歸屬.信心.貢獻的教育現場故事 /

  • 點閱:226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給所有老師、家長與孩子的勇氣之書。老師們,我們給你突破挫折的力量與技巧;家長們,我們看見你的孩子的沮喪與渴求。誕生在某個家庭的孩子,帶著外顯的頭痛行為來到學校,遇見老師「你」。孩子渴望老師能穿透他的外顯行為,看見他心中的渴求。孩子憤怒,因為他不被了解;孩子灰心,因為覺得自己對團體沒有貢獻。每個孩子都有能力,只是有的被用錯了地方,他們需要被引導、需要轉向。本書作者群是熱愛輔導工作的教師,也是認同阿德勒學派理念的教學現場工作者。他們跟所有老師一樣,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備感挫折與煩惱,但他們同時感到心疼,心疼受困的孩子們,並且想方設法,幫助孩子得到關懷得到愛,進而可以幫助孩子愛自己、愛別人,長出能力,看到自己的價值,對群體有貢獻。透過12個在教育現場真實發生的故事,我們看到老師們面對這些「傷心」的孩子時,用愛與引導,一步步引領著孩子走出困境,他們是甚麼樣的孩子呢? .身陷看不見光的原生家庭中,看不到未來人生的孩子。.一溜煙逃出學校讓老師追著跑,寫字只會畫圈圈的孩子。.全身長著堅硬的刺,內心疲累又脆弱的孩子。.慣於偷竊,與他人起衝突,一失控連老師都攻擊的孩子。.在原生家庭中被輕視,在學校中罵髒話、破壞公物的孩子。.自閉症,放棄學習,失去生命動力的孩子。.不斷挑戰老師,甚至喝斥老師閉上嘴的噴火龍孩子。.眼神和肢體散發著不安與戒備,在人際關係中受挫的孩子。.自我中心,不懂同理他人的孩子。.在上課中刻意搗亂、發出聲音的孩子。.一被碰觸到身體就攻擊對方,情緒管理能力不佳的孩子。.從原生家庭中得不到關愛,在網咖之間流連的孩子。 不管是老師還是身為家長的你,是否也曾經或正在面對著這樣的孩子?本書運用「我訊息」、「同理」、「精心時刻」、「團體討論」、「鼓勵」……等技巧,期待能帶給你面對課題時溫和而堅定的勇氣,陪伴孩子成長,幫助孩子培養社會情懷,雙手握滿信心。
???zh_TW.webpac.bookDescSource???:金石堂網路書店

吳毓瑩WYY工作時WIN WIN雙贏,玩耍時YY歪歪。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心諮系碩士班創班主任,教育實踐與研究(TSSCI)創刊主編。U of Maryland at College Park諮商人資碩士,同校測量評鑑博士。喜歡探究實踐智慧、相信生命乃在貢獻中成就、服氣問題源自關係、建構水土土的生涯。三個孩子的媽,很多學生的老師,老公的老婆,自己的我。從身旁夥伴的實踐中認識阿得樂,是人生一大幸福。阿德勒心理學就在周遭,閱讀阿得樂,仿若有知音相伴,只能說,「阿~~我得到快樂了!」(借用一下曉玲老師女兒的讚嘆。)吳淑禎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學院副教授,畢業於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博士班,具有諮商心理師執照。專長領域為:生涯諮商、職涯課程與活動方案設計、學習輔導、師資培育。自大學時期即熱愛阿德勒心理學,碩士論文與博士論文皆以阿德勒的重要概念,例如早期記憶、社會興趣、以及生活方式等作為研究主題。在實務上,除了將阿德勒心理學的理念,運用在自己的家庭互動與關係經營,並長期投入師資生、教師及家長等之輔導研習與技巧訓練。
???zh_TW.webpac.authordescSource???:金石堂網路書店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